欧洲人给老美出了个主意,中国拒绝进口你们的大豆?你们也拒绝进口他们的稀土,让他们卖不出去。紧接着韩国人也附和道“我们也不进口他们的白菜泡菜,让他们的经济陷入停滞。”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欧洲人出的主意真是“奇葩”:既然中国不买你们的大豆,那你们也别买他们的稀土,看谁先撑不住,美国一听觉得有点意思,韩国更是凑热闹,说那我们也别进口中国的白菜泡菜,几句话看着像报复,其实落到现实上,全成了自伤操作。 先看大豆,中国是全球最大买家,过去一半订单给美国,可现在呢?中国早就不靠单一来源了,南美、俄罗斯、甚至非洲都在供货。 再加上国内大豆产量翻倍、饲料技术升级,每头猪的豆粕需求都省下不少,美国这边反倒难受了——艾奥瓦、伊利诺伊的豆农仓库堆满货,卖不出去。 特朗普许诺的农业补贴迟迟发不出,农民怨声四起,选票都要掉。 稀土就更尴尬,欧洲这招“以稀土对大豆”看着聪明,实则是典型外行提案,大豆是农产品,能换产地;稀土是工业原料,替代不了。 而美国、欧洲的战机、电动车、芯片设备都离不开稀土磁体——F-35一架要用417公斤稀土,特斯拉电机的永磁体里全是钕铁硼,问题是,全世界能精炼高纯稀土的国家,只有中国。 美国自己有矿,可没有厂,芒廷帕斯矿挖出的稀土精矿,三分之二还得送到中国加工,再运回美国用。 建新厂?环保审批卡五年,成本是中国的三倍。 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关键原材料法案》喊到2030年要自给40%,可现在连10%都没做到,重稀土更难,中国掌握着97%的提纯能力,外界连设备都造不出。 所以这所谓的“拒买”根本不是反制,是自断经脉。 稀土是技术门槛+产业协作的复合链,不是说停就能停的,美国军工的稀土库存撑不过两个月,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已经因为缺货推迟交付,五角大楼急得全球扫货,但最后发现——全世界能炼的厂还得在中国。 中国的牌面,其实早就摆明了,稀土这块不是乱卡,是分级审批,军工用途严查,民用项目照常批。 连技术、设备、辅料都纳入出口管控,形成了“资源—工艺—规则”一体的闭环。 以前美国还能绕道第三国加工,现在中国直接堵住了缝,只要产品里含有0.1%以上的中国重稀土成分,都得拿许可证,这一手精准到位,谁也钻不了空子。 相比之下,美国手里的“拒买”牌软得很。 稀土他们离不开,大豆却是中国说了算,中国现在的采购早已“南美化”,光巴西一家就占了七成市场份额。 再加上国内种植面积扩大、豆粕减量技术成熟,中国自己就能解决一部分供给。 而美国大豆的竞争力反而越来越弱,价格贵、信誉差、政策风险高,结果美国农场主天天抱怨,中国这边的养殖业和油脂厂却照常运转。 韩国那边更搞笑,泡菜这东西看着民族象征,其实原料大半靠进口,白菜、辣椒、大蒜统统来自中国,断供三个月他们就得“泡菜自由告急”。 2024年那次高温干旱,韩国白菜减产四成,一颗涨到五十块人民币,连米其林餐厅都偷偷改用中国白菜,后来政府自己也扛不住,紧急进口上千吨中国白菜救市。 可见情绪再硬,菜篮子更硬。 欧洲自己也被打脸,嘴上说要拒买稀土,可他们的航空、汽车、风电产业全靠中国材料。 德国的奔驰、宝马电机用的稀土磁体,法国空客的航电系统,都是中国供的,就连欧盟制订的《原材料法案》,也是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可现实是,他们连实验线都没跑通。 市场很快做出了判断,而他们的操作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看下来,三国的“拒买论”,看似强硬,其实全是空放的烟花。 稀土是高技术、重环保的系统工程,不是谁说不买就能断的;大豆和白菜是市场商品,谁便宜谁稳定谁就出货。 说白了,全球化的逻辑很简单——算账、讲效率、重稳定,情绪能上头一时,供应链却记仇一辈子,谁算得清,谁就赢。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欧洲人给老美出了个主意,中国拒绝进口你们的大豆?你们也拒绝进口他们的稀土,让他们
木槿论事
2025-10-17 18:50:3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