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山西发现14个万人坑,其中1个埋葬了6万人,专家说是日军的罪行日本侵略者在侵略中国的过程当中,在中国领土上做出了很多惨绝人寰的事情。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野心膨胀,目光锁定中国北方富饶的煤炭资源,山西,作为“煤海”之称的省份,自然成了他们掠夺的首要目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迅速推进,占领太原和大同等地,他们不满足于军事征服,而是将整个山西变成他们的“资源殖民地”。 为了榨取每一吨煤炭,日军从华北、华中甚至更远的省份,大规模强征劳工,这些劳工大多是贫苦农民、失业工人和被俘的士兵,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不等,总数超过数十万。 他们像牲畜一样驱赶北上,途中许多人因饥饿、疾病和鞭打而倒下,但这只是悲剧的开端。 矿井深达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煤尘和腐烂的臭味,日军监工手持皮鞭和刺刀,强迫他们每天劳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没有防护装备,没有休息时间。 食物不过是稀粥掺杂霉变的玉米,饮水来自污染的坑洼,稍有懈怠,便是毒打或关进“黑笼”让人蜷缩到窒息。 劳工们在井下挖掘时,常因塌方、瓦斯爆炸或机械故障丧命,但日军视人命如草芥,继续源源不断补充新人。 这样的劳役制度,不是生产,而是缓慢的屠杀,历史资料显示,从1937年到1945年,仅大同一地,就有超过十万劳工被征用,其中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一个山东青年在井下被落石砸断双腿,拖到地面后被扔进沟壑。 一个河南父亲为换取儿子的自由,自己扛起双倍的煤筐,最终倒在矿道中,这些故事散见于幸存者的口述和发掘报告,提醒我们,侵略的本质就是将人贬为工具。 山西的惨剧不止于煤矿,日军推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进一步加剧了屠戮的规模。 在晋中和晋南地区,他们针对抗日根据地展开“治安强化运动”,焚毁村庄,集体枪杀村民。 在昔阳县一带,日军扫荡时将数百名农民围困在寺庙中,用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结束一切,只为摧毁八路军的后勤支持。 整个山西农村成了焦土,田地荒芜,河流染血,日军还利用细菌战,在沁县和长治投放鼠疫和炭疽菌,导致数千平民在高烧和溃烂中痛苦离世。 1964年,一场意外的煤矿扩建工程,揭开了大同煤峪口南沟的秘密。 挖掘机铲起的第一批尸骨,就让工人惊呆:那些遗骸层层叠叠,骨头上布满鞭痕和弹孔,有些甚至被铁丝捆绑,呈现出被活埋的姿势。 考古队随即介入,经过数月发掘,他们清理出多个万人坑,总计十四处,其中最大一个坑,长约五十米、宽三十米、深五米,埋葬了近六万具遗骸。 这些坑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日军为掩盖罪行而挖的“集体坟场”,尸骨中混杂着孩童的颅骨和女性的衣扣,证明了屠杀的无差别性。 这些铁证于2014年结集出版成书,首次公开展示于世,它不是学术报告,而是对历史的控诉,提醒我们真相总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信息来源:山西经济与科技频道 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丨不能忘却的纪念——大同煤矿万人坑的泣血记忆
1943年11月,在布干维尔岛战役进行期间,两名美军士兵突发奇想,他们为了给日军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