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女子两年在美容院花了近500万,结果发现6万一支的护臀霜市场上卖一块七。对方还当她是傻子,推销什么“吃了变聪明的智慧菌”,“吃了变瘦的瘦瘦菌”…… 但是估计她这辈子都没想到,自己当“高端消费”买单的护臀霜,网上搜搜才1块7一支,两支加起来还不到4块钱,美容院却敢喊价6万,还美其名曰“友情价”。这哪是做美容,分明是给人家当“行走的提款机”,还被偷偷当成傻子耍。 别觉得这只是个例,美容院的套路从来都是精准拿捏人心。你以为刘女士傻吗?她只是信了“贵有贵的道理”,抽脂75万、多巴胺项目120万、8万的吹风机,只要店员敢推荐“高端”,她就敢掏钱。这种心态恰恰中了商家的圈套——把普通商品套上“私享配方”“专业科研”的壳,再用天价标签打造“高端感”,让你觉得花的不是钱,是品位。 更讽刺的是商家的底气,一句“明码标价,自愿消费”就想把责任推干净,还拿“市场调节价”当挡箭牌。可别忘了,上海和平饭店3块钱的可乐装杯卖50块都被骂“收割智商税”,这3块4的护臀霜翻了近2万倍的价格,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欺诈?市场调节价从来不是“漫天要价”的通行证,公平诚信的底线不能破。 那些听起来就离谱的“智慧菌”“瘦瘦菌”,更是把虚假宣传当家常便饭。商家心里门儿清,这些玩意儿根本没效果,但就吃准了有人愿意为“变聪明”“变瘦”的幻想买单。这已经不是夸大宣传了,主观上就是想靠虚构事实骗钱,完全踩了《刑法》里诈骗罪的红线,可不是罚点款就能了事的。 其实刘女士的遭遇,戳破了很多高端消费的假象:所谓的“专属服务”可能是批量复制的套路,“天价产品”成本低到离谱,你为“高端”埋单的钱,多半进了营销话术的口袋。美容院最擅长用“沉没成本”套牢你,充的钱越多,越舍不得止损,最后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现在市监局已经介入调查,可更该醒的是那些还在迷信“天价美容”的人。真正的保养从不是靠钱堆出来的,规律作息比120万的项目管用,核实成分比听店员吹牛实在。要是真遇到套路,别犹豫,保存好凭证找12315投诉,法律明确说了,欺诈消费能要三倍赔偿。 毕竟,花钱买美丽是刚需,但花冤枉钱当“冤大头”,可就太不值当了。别让你的“高端执念”,成了商家收割你的工具。
湖南一女子两年在美容院花了近500万,结果发现6万一支的护臀霜市场上卖一块七。对
大气生活家
2025-10-19 18:14: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