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抗日女英雄杨岭梅:用生命守护党的机密 杨岭梅(1921―1940),女,革命烈士。河北晋县(今晋州市)南田村人。1938年春参加抗日工作,任晋县第六区妇救会秘书,带领妇女参加各项抗日工作,先后动员弟弟、哥哥参加抗日游击队,受到群众拥戴。1940年4月30日清晨,日伪军突然包围南田村,杀害了8名抗日干部和群众,并逮捕了30多名干部群众。被捕后,敌人先以“陪绑”的方式对她进行恐吓,后用尽残酷手段逼其供认党的机密和县、区干部的去向,她始终咬紧牙关不透露给敌人。5月6日杨岭梅光荣牺牲,年仅19岁。 杨岭梅出生时,河北晋县已长期处于战乱与动荡中,军阀混战的余波尚未平息,农村经济濒临崩溃,普通农户常面临苛捐杂税与土匪骚扰的双重压迫。她的家庭虽以务农为生,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父母省吃俭用送她读了几年私塾,这在当时重男轻女的农村极为难得,也让她早早接触到“家国”“正义”等思想,为后来投身抗日事业埋下思想种子。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地区,晋县也未能幸免。日军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杨岭梅的家乡南田村也多次遭到骚扰,村民的粮食被抢走、房屋被烧毁,不少乡亲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亲眼目睹家乡的苦难,加上此前接受的启蒙教育,让16岁的杨岭梅下定决心反抗,她常对身边人说“不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欺负咱中国人”,这种朴素的家国情怀,促使她在1938年春主动找到晋县抗日民主政府,申请加入抗日工作。 加入晋县第六区妇救会后,杨岭梅很快展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当时妇救会的核心任务是发动妇女支援前线,她每天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向妇女们讲解抗日道理,告诉大家“男人上前线打仗,咱们在后头也能出力”。在她的动员下,第六区的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连夜为八路军缝制棉衣、纳布鞋,有的负责传递情报、照顾伤员,还有的组织起来站岗放哨,防止日伪军偷袭。仅1938年下半年,她就带领妇女们为前线赶制了300多件棉衣、500多双布鞋,有力支援了当地抗日武装。 除了组织妇女工作,杨岭梅还积极动员家人参军。她的弟弟当时刚满15岁,哥哥也只有18岁,起初家人因担心安全不愿让孩子参军,杨岭梅反复劝说,既讲日军的残暴,也讲保家卫国的责任,最终说服弟弟和哥哥一同加入了晋县抗日游击队。此事在当地传开后,不少村民受到鼓舞,纷纷送自家子弟参军,第六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因此得到显著扩充,她也凭借这份担当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拥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杨丫头”,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商量。 1940年4月,日军为报复晋县抗日武装的袭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重点清剿抗日干部和群众。4月30日清晨,由于汉奸告密,日伪军悄悄包围了南田村,当时杨岭梅正在村里组织妇女转移物资,来不及撤离便被敌人发现。敌人将全村人赶到村口空地上,当场杀害了8名拒不配合的抗日干部和群众,以此威胁其他人交出抗日人员,杨岭梅虽被吓得浑身发抖,却始终没说出一个字。 被捕后,敌人将杨岭梅关押在晋县县城的据点里,先是把她带到刑场“陪绑”,让她看着战友被处决,试图用死亡摧毁她的意志,但她始终低着头,不看也不说话。见恐吓无效,敌人又对她动用酷刑,鞭子抽、烙铁烫、坐老虎凳,各种残酷手段轮番上阵,她的身体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却始终没向敌人透露任何关于党的机密,也没说出县、区干部的藏身之处。敌人气急败坏地问她“难道不怕死吗”,她只回答“我是中国人,死也不会当汉奸”。 1940年5月6日,敌人见实在从杨岭梅口中得不到任何信息,便决定将她处决。临刑前,她被绑在县城的电线杆上,面对围观的群众,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道“乡亲们,别害怕,日本人长不了!”“大家一定要坚持抗日,总有一天会把日本人赶出去!”随后便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19岁。她的牺牲让当地群众悲痛不已,抗日干部们更是将她的事迹当作鼓舞士气的教材,不少人正是因为听说了她的故事,才坚定了投身抗日的决心。 杨岭梅的一生虽短暂,却用19年的时光书写了一名普通中国女性的家国担当。从动员家人参军到组织妇女支援前线,再到被捕后坚守秘密,她的每一个选择都源于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民族的忠诚。在抗日战争中,像她这样的女性烈士还有很多,她们虽没有像男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却在后方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她们的事迹不仅是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提醒着后人,和平来之不易,需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的先烈。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7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