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账款支付倡议30天,汽车产业账期乱象有救了?2025年9月15日,中国

电盒校长说车 2025-10-21 16:56:05

重拳出击,账款支付倡议30天,汽车产业账期乱象有救了?

2025年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细化《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账期、验收、支付等环节的操作规范,17家重点车企承诺响应。

虽然政策的初心和愿景是好的,但是现实往往很骨感,就汽车商业评论发布的文章政策出台30天内的采访,我们了解到目前在政策在实施层面面临着四个核心问题。

1、 政策认知与维权意识缺失,数据显示近一半供应商不知道工信部设立的“账期问题反映窗口”。即使知道,也有88.3%知情者中选择不投诉。

2、 实际账期远超政策需求,据调查实际无车企能做到2个月账期,6个月付款已属“良心”,部分企业账期长达2.5年。其中中小企业账期普遍超过6个月。

3、 付款方式现金少,调查主要的付款方式以票据为主(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现金支付极少,有的专营新能源的传统民营企业则直接给“电子债权凭证”。

4、 供应商对整改失去信心,76.5%的供应商认为政策“落地难”。供应商面对车企敢怒不敢言,“知道投诉平台但不敢投诉”。 一系列“负反馈”让供应商对账期问题的解决似乎已失去希望。

为何《倡议》面对汽车产业账期乱象难以发力呢?

这还得细扒汽车行业账期拖延的深层机制。简单来说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n+3+6”账期结构偷换概念,“n+3+6”中企业面对账期拖延各显神通,大玩文字游戏。有七成以上供应商提及整车厂有变相拖延问题。

n(交付到开票):企业对于交付要求、标准不一,以如要求零部件装车后才算验收为由来验收拖延。另外还存在开票模糊的问题。

3(开票到可付款):车企宣称的“60天账期”仅指此环节,忽略其他拖延。

6(票据到现金):票据兑付周期长,实际账期远超9个月。

二是支付方式恶化,自《倡议》实施以来,只有11.8%的企业主表示现金支付变多,七成以上企业表示付款方式变化不大,而原来支付电子债权凭证的企业情况并未有丝毫改善。

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电子债权凭证,电子债权凭证是车企利用自有供应链金融平台发行“代币”,供应商需贴现才能变现,反而支付利息。这种凭证风险极高,一方面,该凭证信用集中于单一核心企业,存在监管套利、数据不透明等问题,另一方面,该凭证依赖平台协议和核心企业协调,维权难度大(司法实践显示执行率不足 5%)。

三是供应链博弈恶性循环,整车厂强制降价、AI比价导致供应商赔本竞标、电子债权凭证垄断等问题丛生。

四是行业发展困境,目前,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从2014年9%降至2024年4.3%,接近亏损边缘;产能利用率不足70%,价格战加剧内卷;电动化、智能化投入巨大。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车企需要靠拖延账期维持现金流。

总而言之,整顿车圈乱账困难重重啊…

你有没有好的办法?[哈哈][哈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电盒校长说车

电盒校长说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