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择把大部分产能放在了国内,这一点很高明。如今回头看,当初的布局简直就是为现在的风波提前备好了底牌。 9月底,美国商务部挥刀,点名将闻泰科技旗下关联公司纳入管制名单。紧跟着,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安世半导体祭出了限制令:冻结资产转让,暂停知识产权移交,还把中国籍的CEO按下了暂停键,几乎是直接剥走了闻泰科技在安世的控制权。 他们打的算盘很简单,掐住荷兰总部,就能卡住全球业务的咽喉,让闻泰乖乖低头。可现实却没那么顺利,闻泰早在收购之后就把主要产能搬回国内,封装测试业务有七成以上在中国。 这意味着,即使总部被锁,中国的生产线照样能转,东莞工厂机器依旧轰鸣,订单依旧发货,根本停不下来。荷兰那边可能没料到,他们拿下的是空壳,真正的命脉早已握在闻泰自己手里。 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慌,闻泰科技和安世中国反应迅速,一封公开信直接把员工的心稳住。信里明确说,国内安世各公司是独立法人,劳动合同和薪资都由国内发放,与荷兰总部的资金没半点关系。 也就是说,即使总部掐断资金,中国这边工资照样到账,福利不受影响。这种硬底气,靠的就是当年那招“产能本土化”的战略。 更狠的是,中国商务部随后也发了出口管制,规定安世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不能随意运到国外。这一下,荷兰总部不仅没法掌控中国的生产,还被堵了一个重要市场的出口口子,压力瞬间反弹回他们自己身上。 原本强硬的荷兰高层,很快改口想与中方谈谈,试着协商解除禁令。他们意识到,没了中国的工厂和市场,所谓的“控制权”根本撑不起安世的全球业务。 这一场跨国拉锯战,看似是闻泰的单方面胜利,实则给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敲了一个醒。海外并购不只是拿技术和品牌,更要把核心生产能力牢牢放在自己家。国际环境瞬息万变,谁掌握了产线和市场,谁就有话语权。 闻泰的案例说明,参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失去安全感,反而要在合作的同时留一手,把自己的饭碗端稳。如今安世中国的工厂还在满负荷运转,员工的工资如期打卡,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商业博弈里,闻泰那盘提前布局的棋,不仅救下了自己,也给别人上了一课,技术能学,品牌能买,但生产的命脉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浪来袭时站得稳、笑得出。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后,中国禁止出口安世中国生产的部件和组件。这就意味着荷兰安
【1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