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股市的闪崩,因为越南的债务太夸张了,表面上越南的经济增速很快,但大部分的钱都被外资赚走了,但是越南的外债越来越高,高达2300多亿美元。 过去十年,越南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税收优惠,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三星、LG等跨国巨头在越南设立工厂,带动电子、纺织等产业迅速扩张。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越南加工制造业累计吸引外资2520亿美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额的近60%。然而,这些外资带来的“繁荣”却暗藏玄机——大量利润通过股权分红、设备进口等方式流向海外,本土企业仅能分得产业链中下游的微薄利润。 更严峻的是,越南的外债规模已飙升至2300多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仅有846.9亿美元。这意味着,越南需要用不到一半的外储来偿还超过两倍的外债。 当美元加息周期引发汇率波动时,越南盾的贬值压力陡增。2022年至2025年,越南盾对美元汇率从22700盾跌至26000盾,贬值幅度近15%。进口原材料成本飙升,直接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部分外资企业开始重新评估投资前景。 越南的债务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维持经济增速,越南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大量举债,资金涌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 这些平台名义上是企业,实则行使政府职能,其债务被计入企业账本,却成为政府的“隐性债务”。据IMF估算,2023年底越南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高达60万亿元。 与此同时,越南企业的杠杆率也居高不下。2024年第二季度,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174.3%,全球领先。 这种“以债换增长”的模式,导致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催生大量依赖政府补贴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不创造真实价值,反而吞噬了大量金融资源,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越南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化底子薄弱的必然结果。美越战争期间,中国援建的重工业设施在战后被摧毁或收回,而越南此后又陷入长达60年的战乱。 长期动荡导致越南缺乏工业化积累,基础电力供应甚至依赖从中国华南电网购入。当外资企业涌入时,越南无法提供配套的工业体系,只能沦为全球产业链的“组装车间”。 这种“低端锁定”在2025年美国对越南加征关税时暴露无遗。鞋类、家具和电子等支柱产业遭受重创,胡志明指数暴跌,大量工厂停工、工人失业。 数据显示,越南出口额占GDP比例超过100%,经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一旦国际需求波动,国内经济便随之震荡。 2025年10月20日的股市闪崩,正是债务危机爆发的缩影。政府监察总署公布的检查结果显示,67家债券发行人存在募集资金用途不当、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 其中,诺瓦兰德投资集团宣布无法履行可转债付款义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分析师指出,过去几个月的强劲反弹促使散户提高杠杆,一旦负面消息出现,市场便容易触发被动抛售。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金融市场,更波及实体经济。外资撤离导致失业率上升,消费市场萎缩;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又迫使银行收紧信贷,形成恶性循环。 越南政府虽已设定公共债务上限,但对外债务偿还额与出口额的比率仍从2020年的5.7%升至2024年的7.8%,偿债压力持续加大。 越南的困境,为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依赖外资和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终究难以为继。当全球产业链重构、美元周期波动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体很容易陷入“增长停滞—债务累积—危机爆发”的循环。 对于越南而言,摆脱“组装车间”的定位、提升本土企业技术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或许是破解困局的关键。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资金和政策定力,而当前的债务危机,正让越南的时间窗口变得愈发狭窄。 越南的故事,是否会成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前车之鉴?这场债务危机又将如何收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越南股市的闪崩,因为越南的债务太夸张了,表面上越南的经济增速很快,但大部分的钱都
鉴清评趣
2025-10-22 11:51:06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