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到底有多难养?为什么只有中美扛得住呢? 说起航母,大家都知道是海上巨无霸,光是看着就霸气十足。可你知道吗?泰国花3.6亿美元买了艘航母,现在却停在港口当观光船;俄罗斯唯一的航母修了又修,现在连修都修不起了,可能要直接拆了。这么贵的东西为啥养不起?咱们今天就来算算这笔账。 航母这东西,真不是一般国家玩得起的。很多人以为买下来就完事了,其实买回来只是开始,后面的花费才是真正的无底洞。 咱们先说人力成本。一艘中型航母上得配3000到6000人,飞行员、工程师、雷达操作员、武器专家、后勤保障人员,各个岗位缺一不可。这些人可不是站在那里看风景的,每天的工资就是一笔大数目。按每人每天四百块算,三千人一天就是一百二十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更夸张,船上六千多人,按年薪三万美元算,光人工费一天就五十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快四百万了。 而且这些人不能光吃饭不干活,得不停地训练。飞行员要练舰载机起降,那可是最危险的操作,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工程师要掌握复杂的设备维护技术,雷达兵要能精确追踪目标。一艘航母服役50年,维护成本几乎与建造成本持平,这还只是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的费用每年就得好几个亿。 再说油钱,这才是真正的烧钱大户。常规动力航母每小时要烧二十吨油,按每吨三千块算,一天光油费就一百四十多万。要是出远海执行任务,加满八千吨油得花两千四百万,跑个两万公里就烧完了。有人说核动力航母不用加油啊,省钱。其实核动力的维护成本更吓人,核反应堆的保养、核燃料的更换,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每天核燃料相关的支出就要一百万美元。 航母还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保养。这么大一艘船,天天泡在海水里,船体腐蚀、设备老化,不保养根本不行。以福建舰为例,从建造到退役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预计总花费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需要24亿元。美国航母大修一次要在船坞里待好几个月,费用动辄上亿美元。船底还容易长海藻,得定期清理,一次就要花几十万到上百万,清理的时候船还得停航好几天。 舰载机更是贵得离谱。一架歼-15战机造价接近8000万美元,一艘中型航母能载三十到七十架飞机。这还只是买飞机的钱,后续的维护、燃油、弹药补给,都是持续不断的开支。飞机不是买回来摆着看的,要飞就得烧油,要训练就得消耗弹药,算下来每年又是一大笔钱。 航母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得有护航舰队保护。驱逐舰负责防空,护卫舰负责反潜,补给舰负责后勤,核潜艇在水下护航。一艘052D驱逐舰造价约35-40亿人民币,055大驱更贵,造价约60亿。整个护航舰队的年度维护费用,可能是航母本身的三到五倍。你以为养一艘航母就够了?错,你得养一整支舰队。 为啥只有中美两国扛得住?原因很简单,一个靠印钞票,一个靠造船厂。 美国玩的是金融霸权。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美国可以通过印钞和发行国债来筹集军费。背着二十四万亿美元的国债,照样能养十一艘核动力航母。全球几百个军事基地,盟友交保护费,这套系统让美国能维持庞大的航母舰队。美国海军一年的采购经费也买不起一个航母战斗群,一年的维持预算养12艘航母也捉襟见肘,但靠着全球吸血的本事,美国硬是把这个系统转起来了。 中国靠的是实打实的工业能力。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面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中国造船业市场份额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这才是真正的底气。从航母到护航舰艇,从补给船到支援船,整条产业链都能自己搞定,成本控得死死的。 中国第二批055型驱逐舰的单舰建造成本成功优化至8.3亿美元,而美国最新的伯克Ⅲ型驱逐舰造价竟高达30亿美元。同样的东西,中国造比美国便宜三倍多。这就是完整工业体系的优势,不用进口零部件,不用交技术转让费,所有东西都能自己生产。在上海长兴岛,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造船三大船厂平均5天就要交付一艘新船,这效率哪个国家比得了? 反观其他国家,要么没钱,要么没技术,要么没产业链。泰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财政状况急转直下,那艘花3.6亿美元买的航母维护不善且无力维持运转,如今几近瘫痪。俄罗斯海军唯一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的维修和现代化工作已经暂停,专家表示该航母可能被退役并送往拆解。连俄罗斯这样的老牌军事强国,都养不起一艘航母了,可见这东西有多烧钱。 目前世界各国在计算武器耗资时,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概念,包括从最初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维修、现代化改装,到报废处置等整个寿命过程所支出的总费用。从这个角度看,航母不只是一艘船,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造不出来;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养不起来;没有全球影响力,玩不转。 航母就是个吞金巨兽,不是光有钱就能养的。得有产业链支撑,得有技术储备,得有持续的资金投入。
近日,中国退役导弹艇遭哄抢!印尼狂砸31亿,西方直接傻眼:这也太保值了吧?东
【75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