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2日又改口说他与中方在韩国APEC的会晤可能不会举行。特朗普表示:“我们将有一个成功的会议。或者……会议可能不会举行。 先得搞清楚韩国 APEC 会议的重要性,才能明白这场会晤的分量。2025 年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定在 11 月中旬的韩国釜山举行,这是今年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之一,中美作为 APEC 的重要成员,两国领导人的互动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之前特朗普在 10 月初还对外透露,“已经和中方初步敲定了会晤时间,会在 APEC 期间好好聊聊贸易和安全问题”,甚至提到 “要达成一些对美国有利的共识”。 当时美国国务院还同步推进了会晤的前期准备,比如协调安保方案、拟定议题清单,连韩国方面都开始提前规划会晤场地周边的交通管制,结果才过半个月,特朗普就突然改口,连 “可能不举行” 这种话都直接说出来,整个准备工作几乎被打乱。 特朗普这次改口,不是毫无征兆。最近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摩擦又有升温迹象,美国之前威胁要在 11 月 1 日对中国实施 155% 的高关税,虽然还没正式落地,但双方的谈判一直没取得突破。 有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团队内部对是否要和中方会晤存在分歧 —— 有人认为 “通过会晤能推动中方接受美国的贸易条件”,也有人觉得 “现在会晤时机不成熟,不如等关税生效后再施压”。 这种内部分歧很可能影响了特朗普的态度,毕竟他向来喜欢根据 “短期利益” 调整立场,之前在对墨西哥关税、北约军费分摊等问题上,也多次出现过 “表态反复” 的情况。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改口还牵扯到韩国的利益。韩国作为 APEC 东道主,一直希望借这次会议提升地区影响力,尤其盼着中美能通过会晤缓解紧张关系,为韩国的经贸和安全环境 “减压”。 要知道,韩国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依赖都很深,2024 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 25%,对美国的出口占 18%,要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韩国很可能被夹在中间 “两头为难”。 之前韩国总统尹锡悦还专门和特朗普通了电话,希望美国能 “稳定对华态度”,结果特朗普这次突然改口,让韩国的筹备工作陷入被动,有韩国官员私下表示 “现在只能等美国进一步消息,没法提前做预案”。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的反复表态也早有预料,却还是免不了担忧。欧盟方面表示 “希望中美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影响全球经济”,毕竟欧洲目前还在受能源危机和汽车产业停产的困扰,要是中美贸易摩擦再升级,欧洲的出口会更受冲击。 东盟国家则更关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互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担心 “中美对抗会波及区域合作”,比如影响 RCEP 协议的落实和东盟自贸区的发展。 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也对特朗普的表态持 “谨慎态度”,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记者会上说 “将密切关注中美互动,希望局势能朝着稳定方向发展”。 从特朗普的过往风格来看,这次改口不一定是 “真的要取消会晤”,更可能是一种 “谈判策略”—— 通过释放 “不确定性”,给中方施压,试图在后续的前期沟通中争取更多筹码。 比如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可能想通过 “取消会晤” 威胁中方,让中方在贸易协议上做出让步;在安全议题上,也可能想借此让中方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 “软化立场”。 但这种 “反复无常” 的策略也有风险,要是真的让会晤泡汤,不仅会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契机,还可能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形象受损,毕竟 APEC 的核心精神是 “合作与共赢”,而非 “对抗与施压”。 现在最关键的是中美双方的前期沟通能否取得进展。有消息说,美国国务院已经和中国外交部就会晤事宜进行了初步接触,但还没达成明确共识;韩国方面也在积极斡旋,希望能为中美搭建 “沟通桥梁”。 不过从特朗普的表态来看,最终是否举行会晤,很可能要等到 APEC 会议临近时才会有定论。毕竟对特朗普来说,“是否举行会晤” 从来不是单纯的外交问题,而是和美国国内政治、中期选举等利益绑定的 “工具”,只要还没到最后一刻,就存在 “继续改口” 的可能。 信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