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石泛滥成灾,为什么玉石只有在国内才值钱? 说真的,每次听说美国蛇河峡谷里的玉石随便捡,犹他州矿场一铲就是成吨透闪石玉料,我都忍不住想:这要是在咱国内,早被抢疯了! 可在美国,这些质地细腻的好东西就是没人当回事,说到底,不是玉不行,是地方不对,缺了咱中国那股子能让石头变宝贝的“精气神”。 首先得认一个理儿,玉这东西值钱不值钱,从来不全看料子本身。 犹他州的透闪石玉料是符合咱国内和田玉标准的,按说质地够格,可到了美国老百姓眼里,跟河边的鹅卵石没多大区别。 这可不是美国人不懂货,是他们压根没把玉当回事——人家的文化里,钻石、红蓝宝才是宝贝,要的是blingbling的闪,玉这种温润的质感,在他们看来太“低调”,甚至有人当成玻璃球。 咱中国不一样,从老祖宗那会儿就把玉捧在手心,商周时期玉是祭祀的礼器,皇帝的玉玺用玉做,文人墨客说“君子如玉”,连老百姓家嫁闺女、给孙子办满月,都得备块玉镯子、长命锁,图的是个吉祥传世。 这玉在咱这儿早不是石头了,是念想,是面子,是家里的传家宝,这份感情美国没有,玉自然就不值钱。 再说说这资源和规矩的事儿,美国那地方邪乎,挖玉跟挖土豆似的,犹他州矿场一铲就是成吨的料,蛇河峡谷里弯腰就能捡,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哪都管用,东西多了自然不值钱。 咱国内呢,和田玉早就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矿种,没许可证私自挖不仅要罚款,严重的还得坐牢。就算是合法开采,也得先搞生态修复,不能乱挖。 这么一来,市面上真・新疆籽料就少了,商家趁机炒作“资源枯竭”,把普通山料甚至俄料、青海料都卖出天价。 其实懂行的都知道,按国家标准,只要透闪石含量够,美国那玉料也算和田玉,可商家就不这么说,非得强调“新疆老坑料”,就是抓住了老百姓“物以稀为贵”的心理。 你想啊,一边是随便捡的“石头”,一边是“挖一块少一块”的“宝贝”,价格能一样吗? 更关键的是手艺,玉不雕不成器这话太对了,美国挖出来的玉料,要么就扔在那儿,要么简单磨个吊坠、摆家里当石头看,因为他们没那雕刻手艺,裂多一点的料子都没法处理。 咱国内光河南镇平一个地方,就有四十万人靠玉雕吃饭,从智能雕刻机到老师傅手工雕,啥花样都能弄出来。 一块平平无奇的玉料,雕上龙风呈祥就是结婚贺礼,刻上山水人家就是文人摆件,再和故宫文创合作出个玉香囊,价格立马翻几十倍。 我见过一块从美国进口的透闪石玉料,原本按吨卖不值几个钱,到镇平雕成“平安扣”,配上证书和包装,单个就能卖几百块。 这手艺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真功夫,美国没有这底蕴,玉料再好也变不成值钱的玩意儿。 还有那市场氛围,国内从地摊到拍卖行,到处都是玩玉的。老太太逛早市爱买块玉牌戴,老板谈生意喜欢送玉摆件,就连年轻人刷抖音都能下单买玉手串。结婚时男方送块玉镯,寓意“圈住幸福”;孩子满月戴个玉锁,盼着“长命百岁”,这些需求实实在在。 美国可没这风气,年轻人宁愿买钻石戒指,也不会碰玉镯子,就算有玉石节,也更像热闹派对,没人真把玉当宝贝收藏。 更别说商家还会讲“人养玉,玉养人”的故事,哪怕懂行的知道这是炒作,可架不住老百姓信这个。 就像黄龙玉,本质就是玉髓,当年愣被炒成“国玉新贵”,靠的就是这股子市场热度。 说穿了,美国的玉缺的不是质地,是咱中国的文化根脉、手艺传承和市场土壤。 一块玉在咱这儿,能连着祖宗的规矩、匠人的心血、家里的念想,这些都是花钱买不来的。 在美国,它就只是块好看的石头,没人疼没人惜,自然不值钱。这不是玉的问题,是地方不对——玉这东西,天生就该在中国发光发热。
🍁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