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安世大战」:美国操盘下的供应链博弈,欧洲车企成了最大人质?   这出大戏得

福星徠说事 2025-10-23 11:55:32

中荷「安世大战」:美国操盘下的供应链博弈,欧洲车企成了最大人质?   这出大戏得从闻泰科技的收购说起,中国企业真金白银买下荷兰安世半导体后,这家公司成了全球汽车芯片的“隐形王者”:晶体管和二极管市场占了40%份额,70%的封装业务在中国,德国车企更是把它当成“芯片粮仓”。   转折点出在9月底,荷兰突然搬出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运营,甚至暂停了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   更狠的是10月18日,荷兰总部突然断了中国7000名员工的薪资,还锁了公司系统。   但荷兰显然没算准中国的反击速度:中方当天就下了外销禁令,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一律不准出口;第二天中国区就宣布“自主运营”,自己给员工发薪,一分钱也不汇回荷兰。   更致命的是,中方放话“不排除断供稀土”,要知道阿斯麦光刻机根本离不了中国稀土。   短短几天,欧洲车企先慌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芯片库存只够撑几周,停产危机就在眼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直接喊话,要求立刻解决供应问题。   首先,荷兰的“冻结”根本是美国的傀儡戏。   早在6月,法院文件曝光:美国向荷兰施压,要求撤换安世的中国CEO,否则将其列入实体清单。美国此等行径,是霸权主义的昭然体现,全然无视市场规则与公平正义。   荷兰嘴上说“自主决定”,但从光刻机限制到安世事件,每步都踩在美国的节奏上,说白了就是帮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   这种借“安全”之名抢财产的操作,连欧洲媒体都觉得罕见。   其次,中国的反击戳中了全球供应链的命门。   安世的芯片技术不算顶尖,但胜在量大面广,汽车行业根本离不开。   中方卡断出口,等于拿欧洲车企当“人质”,荷兰要抢公司,就得先扛住德国车企的压力。   这招比直接制裁高明多了,既维护了企业权益,又让美国的盟友先内讧。   最解气的是安世中国的“自主宣言”。   员工径直拒听荷兰总部指令,而国内公司依旧如常发薪。这般情形的背后,实则彰显着中国市场的强大底气,它是企业与员工坚实的支撑,亦是无惧外部指令的自信之源。   70%的封装产能在中国,就算荷兰抢了总部,没了中国的生产环节,安世就是个空壳子。   这也给所有出海中企提了醒:把产业链扎根国内,才不怕别人耍流氓。   这场“安世大战”像极了1661年的热兰遮城之战,都是实力悬殊下的智慧博弈,只不过当年是刀剑相向,现在是供应链对决。   如今荷兰已经急着求对话,美国的算盘也落了空,但博弈远没结束。   全球供应链从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最终只会反噬自己。

0 阅读:36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