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高敏感人的玻璃心是在追求一种纯粹

畅畅谈育儿 2025-10-23 15:01:16
作为一个高敏感人,我也曾像很多人一样被贴上“玻璃心”的标签。 关系中一点风吹草动,就觉得不被爱、不被重视。 但直到近几年我才明白,那并非脆弱,而是一种追求纯粹的执念。 . 周末,我在车水马龙的大路边吐得一塌糊涂。 身体蜷缩着,胃里翻江倒海,那一刻的狼狈与无助,几乎将我淹没。 . 而更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队友理智又冷静的反应: 他在车里没下来,嘴里还念叨不要弄到车,因为刚好停在地铁站旁,她让我坐地铁回去,然后他开车送孩子们回去了。 . 其实,这确实是当时Z好的安排。 但不知道为啥,一种熟悉的“被抛弃感”瞬间袭来,念头在我头脑中冒出:“在我Z脆弱的时候,他关心的竟然是车?” . 然而,与以往不同,这次我没有沉溺于悲伤。 当“他不够爱我”的念头冒出时,另一个声音也同时响起: “这里是公交车道不能停车。” “车上还有孩子,情况混乱,他可能也懵了。” “他知道我只是晕车,吐完就好,并非大病。” “他向来如此,不过度共情,这是他表达的方式。” 所以,很快我就释怀了。 . 我突然发现现在的我,已经能同时容纳两种声音: 一种是受伤的情绪,一种是理解的转念。 . 这种“释怀”,在过去的我看来,就是“妥协”和“将就”。 那个有着严重“精神洁癖”的我,会因此认定“爱不纯粹了”,然后亲手将关系推远。 . 曾经“精神洁癖”严重的我,无法容忍感情里的任何杂质。 中学时代,因为暗恋的男生谈过恋爱,我便觉得“不完美”而毅然放弃;前男友一句无心的“你有点贪心”,我就认定“爱已不纯粹”而果断分手。 . 突然间,我看清了这个模式: 所谓的“玻璃心”,背后是对“绝对公平”和“纯粹之爱”的执念。 我无法接受感情的丝毫杂质,如同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这份非黑即白的刚烈,曾让我在关系中遍体鳞伤。 而如今,我把它称为一种需要成长的“精神洁癖”。 高敏感赋予我们深度的共情与觉察,但若没有慈悲的滋养,这份敏锐便会转而伤害自己。 . 现在的我,学会了接纳“灰色地带”。 不是降低标准,而是真正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局限。 我不再要求对方必须是w美的圣人,正如我自己也远非完美的伴侣。 . 或许敏感的我们永远也无法变得迟钝,总是能第一时间察觉他人的瑕疵,感受他人的敌意。 . 但当我们看见自己,悦纳自己这份感受,同时以慈悲之心去接纳人性的复杂和局限时,这份敏感就再也伤害到我们。

0 阅读:2
畅畅谈育儿

畅畅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