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高志凯明确表达:英国也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同时让英国不要忘记了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大使馆这东西,表面上是一栋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象征性存在,你尊重我的便利,我支持你的需求,这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里白纸黑字写明的国际义务。现在英国一边自己的使馆嫌旧想新建,另一边却把中国在伦敦皇家造币厂旧址上的新馆方案拖了整整七年,最近又一次把审批推迟到今年12月之后,这操作明显有点“双标”。 中国在2018年就花了2.55亿英镑买下伦敦那块地,设计方案也按英国本地法规提交了,专业机构都认可,结果英方审批磨磨蹭蹭,理由一会儿是“图纸遮蔽”,一会儿是“安全担忧”。 而同一时间,英国可没闲着,他们的驻华使馆在北京三里屯,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楼,墙体开裂、管线老化,英国贸易大臣彼得·凯尔今年9月来华时还专门诉苦,说需要“符合21世纪外交需求的设施”。这就有意思了,你自己想升级设施合情合理,轮到别人就百般拖延,天底下没有只进不出的道理。 高志凯这次回应之所以这么干脆,是因为他太清楚外交的本质就是“对等”。你让我不舒服,我也不会单方面吃亏。这招不只是针对使馆事件,更是给中英关系立规矩,想合作,拿诚意出来;玩拖延,中国有的是办法反制。 而且他话里还藏了一层更深的意思:别忘了历史。英国过去对中国干过什么,中国人可都记着呢。从鸦片战争轰开中国大门,到《南京条约》割走香港,再到大英博物馆里摆着的敦煌经卷和圆明园兽首,这些事教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今天中国早不是一百多年前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了,经济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上拥有现代化的海军、空军和战略威慑力量,再想用老殖民主义那套来施压,根本行不通。 当然,高志凯点出历史,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提醒英国:外交是双向的,尊重也是互相的。中国人讲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对我释放善意,我回报的只会更多。但如果你一边谈友好,一边跟着其他国家制裁中国11家企业,或者故意在使馆审批上使绊子,那中国只能理解为这是一种政治操弄。 其实从中英整体的互动来看,英国的心态一直很纠结。他们想和中国做生意,今年9月英国贸易大臣带着史上最大规模企业团来华,明说“英国急需中国市场”;但安全上又紧抱美国大腿,连使馆审批都要看脸色。这种“两头通吃”的策略,结果就是哪头都吃不着热乎的。 10月21日原本是英方是否批准中国在伦敦建馆的一个时间点,虽然现在又推迟了,但球还在英国半场。是继续暧昧拖延,还是拿出实际行动,选择权在伦敦手里。毕竟对中国来说,合作的大门一直敞开,但前提只有一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没有这个基础,再大的贸易团、再动听的合作口号,最终也只是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