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名军统姑娘被日本鬼子围住。日本鬼子见是女兵,兽性大发,便丢下枪,一窝蜂地扑了上去。可女兵们的一个举动,却让日本鬼子们后悔莫及! 军统局在抗战中期设立青浦训练班,专门招收年轻女性学员,大多十八到二十五岁,来自江浙或西南省份。这些姑娘多是高中毕业,家庭背景普通,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训练内容包括无线电操作和密码译解,每天从早到晚练习发报和监听信号。教官强调保密纪律,学员们在简陋营地适应军旅生活,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准确率。 1942年初,远征军入缅作战,军统抽调青浦班毕业生随队出发。其中七人分配到新三十八师,负责通讯联络。她们携带便携电台,加入孙立人指挥的部队。入缅后,这些译电员参与同古和仁安羌战役,翻译盟军指令,确保部队协调。日军推进迅速,远征军面临补给短缺,她们在行军中维护设备,处理信号干扰。 这些女性在部队中地位特殊,既是技术骨干,也需适应战场环境。远征军整体十万人入境,目标守住滇缅公路,但英军配合不力导致败退。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英军后开始后撤,七人紧随主力。撤退路线穿越丛林,她们分担电台重担,记录情报数据,避免通讯中断带来的更大损失。 军统女译电员的选拔注重语言技能,许多人掌握英语,用于与美英军官交流。青浦班毕业生在抗战中分布各战区,缅甸一线风险最高,因为电台落敌会暴露整个战略。七人背景相似,江西籍居多,她们在入缅前接受额外野外训练,准备应对热带气候和敌袭。 五月上旬,新三十八师向印缅边境转移,七名译电员与护卫班同行,途中遭遇日军伏击。战斗中护卫损失严重,日军包抄逼近坡道。译电员们退到崖边位置,检查剩余弹药和设备。日军士兵发现她们是女性,停止射击,扔掉步枪上前意图生擒。 译电员们先毁掉电台,砸碎电路板和密码本,防止情报泄露。这个步骤快速完成,日军已接近坡顶。七人从腰间取出榴弹,拉动引信后高呼口号,同时引爆。爆炸造成日军前排伤亡,冲击波延缓敌方推进,给主力部队争取转移时间。 这一举动保全了通讯机密,避免师部位置暴露。日军小队被迫后撤,绕道继续追击,但延误了数小时。译电员中六人随爆炸坠崖,一人手榴弹哑火后跳下。日军在报告中标记该地为危险区域,下令避开。远征军撤退中,这样的情报保护至关重要。 军统译电员的训练包括自毁程序,强调宁毁不降的原则。缅甸战场上,日军推进依赖侦察,这些女性的决定直接影响了后续行动。爆炸后,日军伤员达十余人,军官下达绕行命令。师部日志记录通讯中断,但未详述过程,突出保密需要。 姚秋芳被克钦游击队发现于崖底,她伤重讲述事件经过,指点日军位置后不治身亡。游击队转交情报给盟军,师部主力抵达印度重组。消息辗转重庆,军统局确认七人失踪,内部流传事迹作为激励。 七月军统总部举行追悼,戴笠出席,姜毅英宣读悼词。仪式上摆放电台残片,学员默哀。姜毅英在院中栽七株美人蕉,象征姐妹情谊。远征军第二次入缅时,新译电员参考旧例,加强设备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