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残障出行服务需政策、设施、公众意识协同提升,避免“经济发达却载不动残缺的尊严。 现实中对行动不便的人士的确有很多障碍,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例如前段时间郑某化事件,尽管事情没有他所说的那么夸张,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发映出一些“无障碍”就是虚的,并没有所说的那样落实到位 。 一边是“24小时联动机制”的承诺,一边是被占用的无障碍车位、断联的通行通道,轮椅旅客的“行路难”到底难在设施短板,还是“重建轻管”的梗阻? 从机场的“20厘米落差”到车站的“最后一米断点”,无障碍服务不该只停留在“回应”里。 你见过哪些被忽视的出行障碍?又该如何让“无障碍”真正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