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带你了解中国古代胡人俑艺术!

白朴菇文化 2025-10-30 15:54:33
🔸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西域民族的统称,比如秦汉的匈奴、南北朝的突厥、隋唐的粟特等等,而胡人俑的存在,令它们在千年前长安丝路中的形象,愈发饱满深刻。 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陶俑,塑造非常传神,人体和运动美感令人联想到古希腊雕塑。高鼻深目的长相以现代审美来说,是很好看的,但在以前,人们认为这看起来憔悴、忧愁,是异端诡怪之相。 🔸唐代胡商俑通常弯着腰,身穿一件夹衣皮袍,头戴粟特人的典型高帽,背上驮着一个大口袋,也有手拿包袱或手持壶的,看起来是游走于各类市场的小商贩。 而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卖的可能是石蜜、杂货、药材、香料或者金银胡瓶。 大多数胡商会结伴而行,形成一个10-50人左右的商队,穿越戈壁沙漠。商队骆驼不仅要驮负货物,还要携带穹庐毡帐,休息时人们搭好柳木条支架,再用毛毡覆盖,作为临时露营地。 🔸胡人俑形象多种多样,有些是打工人,比如胡人驾车俑,是中原贵族们凸显身份的一个标志,他们造型多为齐刘海瓜皮头,穿着圆领襦袄和短靴,是当时的鲜卑族特色。 还有胡人献酒俑,一些头戴披肩风帽,一些身着翻领胡服,一些头上辫满了小辫,都怀抱着皮囊,里面盛满了正在向皇上进献的贡品—葡萄酒。 🔸由于民族特色,他们的技能同样丰富。唐人狩猎或是打马球的队伍里,通常会出现胡人身影,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不仅善于马术运动,还精于猎豹、波斯犬、猞猁和鹰等动物的巡回训练,帮助捕猎更具效率。 唐代上流社会盛行家乐之风,胡人乐工也位列其中,他们有的手拍羯鼓,有的吹响笛萧,有的谈起琵琶,有的击节伴奏,共同演绎出一曲优美的龟兹乐。 当然,善于说唱,胡旋舞者的也不在话下,而这些人,将成为“酒家胡”中的揽客招牌。 另一特色陶俑叫做胡人坦腹俑,他们一般秃头,左手握拳向上,右手握拳向下,露着个大肚皮,仿佛在做什么仪式。 据说,这是在做幻术表演,坦胸露腹代表着身上藏无可藏,再以此做喷水呈像、远道取物、臂上植瓜、身入烟火等表演,就像变魔术一样,属于胡俗的一种。 只不过在宋代以后,这种表演销声匿迹,好在有这些胡人俑,为我们缓缓讲述着大时代中留下的文明印记。

0 阅读: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