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消息 巴西大豆一涨到650美元/吨,东方大国二话不说就停了800万吨的订单

晓敏看世界 2025-10-31 09:50:05

又有新消息 巴西大豆一涨到650美元/吨,东方大国二话不说就停了800万吨的订单,转头48小时内就跟阿根廷签了130万吨的合同——这波操作直接打了巴西一个措手不及! 巴西那边的供货商icon这半年把价从580往上推到650,比美国icon产地的盘面高出66美元,心里盘着中国刚需在这儿,数量大、油厂要开机,接单会继续往前走,桌上报盘就这么挂着,人手盯着盘面在刷。 阿根廷把26%的出口税拿掉,核算后每吨价格比美豆便宜100 - 150美元,买手看见窗口开了,两天里把一百三十万吨敲定,之前安排的船只调头去装货,港口那边按计划排开。 巴西港口的货就卡住了,两百万吨在圣保罗港边等,堆场和靠泊的滞期在走,每天账面多出一百二十万美元的费用,发货方的现金流压力上来,装船表一改再改,原来算的利润空间被摊薄,买卖双方在核对新价差和换港成本。 这回的操作像一套组合拳,储备兜底,全球采购通道切换,配方和工艺上做替代农业农村部政策是到2025年将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3%以下,各地也在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油厂把原料结构表调一调,压榨计划能顶住,市场层面就不被动追价,做大宗的人看得明白,短期的价差不等于长期的安排,中国的单子更乐意和稳定守约的伙伴走下去,节奏对得上、规则说清楚,合作会走得久一些 个人认为:储备+多元采购+技术替代的组合拳,能有效避免被单一供应方“卡脖子” 网友评论:看这波大豆贸易风波真挺有感触的!巴西供货商以为中国刚需就可劲儿抬价,属实打错了算盘——刚需从来不是被动挨宰的理由啊。咱们这边储备兜底、换阿根廷拿货、还搞豆粕减量替代,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掌握主动权,也让巴西那边货物积压、成本飙升 这事儿说明大宗商品贸易哪儿有什么单向依附,核心还是得双向敬畏,尊重市场规律、兼顾彼此利益才长久。不管是供货方还是采购方,都得明白单边逐利只会透支信任,只有规则透明、利益共享,合作才能走得远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3
晓敏看世界

晓敏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