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未兼任外相)在临时国会发表施政演讲时宣布了重要消息:日本将原定2027财年实现的国防开支占GDP 2%的目标,将目标提前至2025年完成。这一举动无疑给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带来新的变数,外界担忧可能激化区域紧张态势,尤其会引发周边国家的安全关切。 历史上,日本在二战期间推行的军国主义政策曾给亚太地区数千万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战后,日本通过签署协议等方式对部分受害国进行了赔偿,并非“至今未赔偿”。此后日本长期奉行和平主义,将防卫费控制在GDP 1%以内,成为经济大国。自安倍晋三执政以来,日本防卫费开始持续增长,安保政策逐渐向“军事大国化”倾斜,此次提前防卫费目标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趋势。 日本加速提升防卫开支,与美国的战略诉求存在明显关联。当前日本自卫队装备正持续更新升级,包括采购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建造新型宙斯盾驱逐舰等现代化装备,并非“上世纪50年代美国赠送的装备”。美国长期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其承担更多防务责任,日本此次调整目标显然受到这一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内并非“执政与反对派达成共识”,实际上此前《财源确保法》在国会表决时就有六个在野党明确反对,日媒《朝日新闻》也对高市早苗的鹰派安保政策表达了强烈忧虑。在财政层面,日本确实面临不小压力:原计划2023-2027财年通过增税、处置国有资产等方式筹集43万亿日元防卫资金,提前目标意味着需加快资金筹措节奏,但“举债超5万亿日元”“再举债15万亿日元”等具体数据并无权威依据。2023财年日本就曾通过补充预算追加防卫开支,且民众对增税筹防卫费、民生与防务资金分配失衡的质疑持续发酵。 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向来依赖对话谈判与合作共赢,而非军事对峙。对于日本的安保政策调整,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达关切,指出日本应吸取二战历史教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损害区域安全稳定。日本此次提前防卫费目标的举动,无疑将自身推向安全与财政的双重不确定路口,其后续影响仍需密切关注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