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可真快,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兰亭说事 2025-10-31 12:54:32

美国“变脸”可真快,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前两天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了两天会,中方把37条经贸问题摆到桌上,小到海事物流的规矩,大到美国对咱们造船业的额外关税,都要求给个说法。 美方当场圈了两件心头事,要中国严管芬太尼原料,还盼着多卖些农产品,甚至松口说暂时免掉相关关税,双方说好每月通气防矛盾升级,当时外界都以为这下能稳一阵。可没过多久,美财长就通告全球要继续针对中国,连基本的谈判信用都不顾了。 这种“先握手后挥拳”的戏码,早成了美国经贸政策的常规操作。就说2025年特朗普再度上台后,关税政策简直玩起了过山车,4月刚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一路涨到145%的高位,结果5月日内瓦会谈刚结束,转头就签署行政令把关税暂时下调到10%。 消停了没五个月,10月又突然放话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还顺带卡关键软件出口。这种“对抗-缓和-再对抗”的循环,连外媒都看透了,给起了个“TACO”的外号,说白了就是“特朗普总爱临阵退缩”,先喊狠话拿筹码,真扛不住了再回头找补。 美国敢这么折腾,核心还是想两头占便宜。一边盼着中国多买美国农产品、严管芬太尼原料,解决自家的民生和安全焦虑;另一边又舍不得放弃打压中国产业的机会,造船业的关税拖着不放,芯片、关键矿产这些领域更是层层加码。 可他们没算明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被动接招的样子,反制手段很快就能跟上。美国刚想在造船、物流领域搞动作,中国直接出了“对等收费”的招,美国美森航运的“曼努凯号”当场被罚了446万美元,另一艘还得补缴1209万元,吓得美国航运圈赶紧清退美国资本避险。这种“打痛点”的反击,一下就戳破了美国的强硬伪装。 而且美国每次变脸最先慌的是自己人。10月那波加征100%关税的狠话刚放出去,美国资本市场先崩了,短短几天蒸发2万亿美元市值,这可是美国一年军费的两倍,够3300多万个普通家庭过一年。 企业和行业协会更是炸开了锅,纷纷出来反对,毕竟中国市场可不是说丢就能丢的。美财长贝森特之前还对着中国谈判代表出言不逊,拿“战狼”贴标签,可等市值跌得难看了,又赶紧改口安抚市场,说“一切都会好起来”,这种情绪化的反复,恰恰暴露了他们没底气的真相——既想靠强硬姿态对内造势,又怕真搞贸易对抗砸了自家企业的饭碗。 连盟友都开始不买美国的账了。美财长前些天还怂恿盟友跟着“对华脱钩”,说依赖中国“有风险”,结果澳大利亚直接婉拒,国库部长查默斯明说“设置贸易壁垒不是澳核心利益”。 要知道澳大利亚有36种美国急需的关键矿产,却更依赖对中国出口铁矿石和煤炭,他们心里门儿清,跟着美国折腾就是“灾难性局面”。 荷兰更有意思,跟着美国卡芯片出口,中国一禁止安氏半导体出货,欧洲车企立马急了——大众、宝马这些巨头40%的汽车芯片都来自这家企业,真停产了谁也扛不住,荷兰政府嘴上硬撑,转头就派代表团来谈,这嘴硬心软的样子,早没了当初的嚣张。 最讽刺的是韩国韩华海洋,之前上赶着游说美国对中国造船业搞“301调查”,想趁机抢市场,结果中国一反击,它股价连续3天跌超15%,新西兰的邮轮订单直接取消转投中国企业,妥妥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些盟友慢慢看清了,美国的变脸根本不是什么战略,就是没底气的表现,跟着掺和不仅捞不到好处,还得自己买单。 美国自己也清楚这套把戏长久不了。毕竟黄河的泥沙挖了还会再来,美国的焦虑也是一样,只要中国在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他们的恐慌就不会停。可反复无常的代价是信用破产,企业不敢轻易布局,盟友不愿再跟着站队,就像这次吉隆坡会谈刚建立的信任,转头就被自己打碎。 中国这边倒是稳扎稳打,9天就和必和必拓谈成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交易,打破美元垄断,这种实力上的差距,不是靠变脸就能掩盖的。 说到底,美国的变脸就是场自导自演的戏,看似唬人,实则暴露了“想占便宜又怕输”的本质。可贸易合作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靠反复无常拖延时间,迟早会把自己的信用和盟友都耗光,毕竟谁也不会总陪着一个没诚意的伙伴玩“变脸游戏”。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