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就能马上降?上周门诊来了个张大哥,硬是停了这两样半个月,血压没降多少倒犯了失眠——这传言到底靠谱不? 先说说大家传的“上海交大研究”,其实是团队2023年在《营养学报》发的调查:跟踪2000名高血压患者发现,钠摄入总量超标的人里,仅靠停酱油味精的那组,血压降幅比控制整体饮食的组少了40%。说白了,问题不在酱油味精本身,在藏在它们里的“钠”。 西医讲,血压高和体内钠太多有关,钠会拽着水分留在血管里,血管压力自然大。但酱油每毫升含钠约60毫克,味精里的谷氨酸钠含钠量才13%,比咸菜、腌肉、加工零食里的“隐形钠”差远了——你拌凉菜放一勺酱油,不如吃半根火腿肠摄入的钠多。 中医里讲“五味调和”,咸入肾,适量的盐能帮肾固水,但过咸就会“水湿内停”,加重血管负担。酱油是酿造的,好的酱油里还有氨基酸,反而能提鲜减盐;味精呢,中医虽没直接记载,但谷氨酸是人体自身也会合成的氨基酸,突然全停了,菜没味道吃不下,反倒可能因为营养不均衡影响代谢。 我坐诊这些年,见过不少人盲目忌口,炒菜连盐都不敢放,结果电解质紊乱晕过去了。真正要控的是“总钠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不超5克盐,换算成酱油就是8毫升左右,这个量完全够调味。 给大家支个实在招:买个2克的限盐勺,每天盐和酱油里的钠加起来别超一勺;炒菜时酱油晚点放,快出锅淋上,香味够还不用多放;味精只要不在120℃以上高温久炒,就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按菜量放一小撮没问题。 更关键的是搭配高钾食物,比如香蕉、菠菜、土豆,钾能帮身体排钠。张大哥后来就是每天加了把焯水菠菜,酱油味精正常放,血压反倒稳下来了。 说到底,控血压不是“一刀切”忌某样东西,而是把日子过均衡了。与其纠结要不要吃酱油味精,不如回家看看零食包装上的“钠含量”——那些吃着不咸的饼干、薯片,才是真正该躲的“钠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