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人为了婚礼当天有排面,专门定了个大宴会厅,好吃好喝招待来宾,可台上仪式还

每日案论 2025-10-31 16:57:28

山东,新人为了婚礼当天有排面,专门定了个大宴会厅,好吃好喝招待来宾,可台上仪式还没结束,大多人就已经动筷吃席了,更尴尬的是,等新人换好敬酒服出来后,竟发现大多宾客已经酒足饭饱离开了,压根不给他们敬酒的机会,这让俩新人脸上十分挂不住。网友一语道破:只有新人自己非常重视婚礼形式,外人基本上都是来吃饭的! 小美出嫁这天,天刚蒙蒙亮就爬起来梳妆。她对着镜子,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笑。 为了这场婚礼,小美和丈夫提前3个月就订了最大的宴会厅。 宾客名单是她和婆家商量着定的,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加起来整整三十桌。 结婚当天,仪式进行得还算顺利,主持上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说着词儿,交换戒指时,小美感动得直落泪。 然而,新人在台上的仪式还没进行完,台下很多人就已经开席动筷了,小美对此却浑然不觉。 过了一阵,她就被催着该去换敬酒服了,一会就要挨桌敬酒了。 然而,当她提着裙摆从化妆间出来,重返宴会厅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愣了神。 30桌酒席,只剩三三两两的客人还在桌子上嗑瓜子聊天,还有人拿着打包盒打包剩菜,大多人已经酒足饭饱离开了,服务员已经开始收台撤桌,满地都是瓜子壳和纸巾,还有一些人正准备走。 小美和她老公站在大厅,手里拿着酒杯,只觉得尴尬至极。 小美拉住一个正要走的大姐,说你们都吃完啦?我俩酒还没敬呢! 大姨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大家都吃差不多了,就走了,我也走了啊闺女,祝你们新婚快乐! 小美一阵失落,在她印象里,婚礼都是热热闹闹的,不应该是这样的。 她想起表姐结婚时,宾客们吃到很晚,还拉着新郎喝酒,氛围别说多好了,可今天,她连敬酒的机会都没有。 她摸出手机翻朋友圈,发现早有人发了九宫格,宴席上的龙虾、鲍鱼摆盘精致,却也没人提到新人的事。 这让小美心里说不清的滋味,她觉得大家只是来吃饭的,没有人在意她的婚礼。 结婚前她满是憧憬,以为婚礼是两个人幸福的开始,却没想到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场热闹的饭局。 如今她终于明白,婚礼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宾客们带着不同的期待而来,有人为了看热闹,有人为了吃顿好的,有人只是为了完成社交任务。 而她执着的形式感,在别人眼里或许只是多余的形式。 她决定以后不再纠结那些未完成的仪式,而是把精力放在经营两个人的小日子上。 毕竟,婚姻的幸福从来不在那顿宴席里,而在于和另一半一起走过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 有人说,其实,只有新娘自己非常重视婚礼形式,外人基本上都是去吃饭的。 上个月参加一个婚礼,场地布置是酒店弄的,小两口没有叫司仪,夫妻俩上去简单讲了一下话,播放了一个夫妻俩的视频,然后新郎说:请大家吃好喝好!就开席了,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干过两年酒店宴会经理,据我观察没人在呼婚礼豪不豪华,新郎帅不帅,新娘美不美,入席的一半在还礼,另一半在铺路,希望你以后给他还礼,剩下的都是送钱的,钱送到了任务就完成了。伴郎还有盼望兄弟好的,伴娘都是嫉妒,只是不说而已。最后是花自己的钱,感动自己而已! 说句很扎心的话,去喝喜酒的几百人里面,真心祝福你们夫妻富足顺遂的凑不到一桌!这是人性使然,也是残酷的现实。 也有人说,不等敬酒就跑,是这里宾客不讲礼数。本地婚宴规矩是新郎新娘为大,宾客必须等到双方家长敬酒、新郎新娘到各桌敬酒完成后,稍坐一段时间才可以离场,婚宴剩菜宾客是不打包的,吃婚宴时不吸烟、不猜拳、不喧哗,大半宾客离场后才可以吸烟,否则,就是不礼貌。 虽说一场婚礼,不应该上纲上线,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宾客们的行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婚礼请柬虽非正式合同,但隐含"宾客参与仪式全过程"的预期承诺。 小美精心设计敬酒环节等行为,实质是向宾客发出"共同完成仪式"的要约邀请。 宾客接受邀请赴宴,即形成"参与仪式"的默示承诺,构成民法意义上的"好意施惠关系"。 宾客享有自由离场的权利,但这个权利受"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限制。 小美作为婚礼主办方,合理期待包括"宾客对仪式的基本尊重",如等待新人敬酒、参与关键环节。宾客大规模提前离场,客观上剥夺了小美的仪式参与感,构成对主办方合法权益的损害。 宾客集体提前离场更多出于"赴宴吃饭"的功利心态,缺乏对新人情感的合理考量,存在主观过错。 从侵权视角,大规模提前离场导致小美精神损害,可能构成对人格权的侵害。但实践中,因婚礼属于社交礼仪范畴,法律介入程度有限,所以更多是从道德层面的谴责。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关注@一案一论

0 阅读:200
每日案论

每日案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