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宣布 10月30日,俄罗斯天然气巨头Gazprom(俄气)宣布,董事会已批准2026年投资计划,规模1.1万亿卢布(约135.3亿美元),比2025年修订后的计划少近三分之一,钱主要花在开发俄东部和亚马尔半岛气田、保障国内家庭供气,还有扩建“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管道上。 这投资砍得可不是一时冲动,换谁遭欧洲这么折腾,也得掉头换方向。谁还记得2021年那阵,俄罗斯还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货商,一年实打实输过去1524亿立方米,稳稳占着欧盟进口量的40%,单是过境乌克兰的量就占了其中的27.4%。 可自从2022年冲突升级,欧盟一门心思要跟俄罗斯能源撇清关系,又是搞制裁又是到处找替代气源,把俄气逼得没路可退。到了2024年,俄气输往欧洲的量就跌到232亿立方米,占比只剩个零头。 更绝的是2025年元旦,俄乌之间的输气协议直接到期不续了,北溪、亚马尔那些曾经的主力输气管道全停了,等于欧洲自己把跟俄气连通的主干道给掐断了。 欧洲嘴上还硬撑着说影响不大,俄气心里跟明镜似的——再把钱砸到欧洲市场,纯属肉包子打狗。之前为了保障给欧洲供气,俄气在西西伯利亚气田和通往欧洲的管道上砸了多少真金白银,现在那些设施不是闲在那就是半停工状态,再追加投资就是纯浪费。 这回直接砍了近三分之一投资,说白了就是不陪欧洲耗了,把那些没用的投入全砍了,好钢全用在刀刃上。 毕竟俄气手里的家底够厚,探明可采储量就有47.57万亿立方米,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还多,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能采79年,根本不愁没资源挖,缺的是能把资源换成真金白银的靠谱市场。 那把钱往东边砸,到底图个啥?答案就摆那——东边有稳定的需求,更有实打实的合作诚意。俄罗斯东部和亚马尔半岛本来就是俄气的战略储备区,单说亚马尔半岛,储量5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巨型气田就有15个,远景资源量更是高达10.4万亿立方米,之前因为要优先供欧洲,开发进度一直没敢拉满。 现在欧洲市场凉透了,正好集中力气开发这些地方,而这些气田采出来的天然气,最大的去处也很明确——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到中国。 就在今年9月,俄气刚跟中石油签了协议,要把这条管道的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到440亿立方米,不扩建管道根本跟不上这个增量,这笔投资花出去就是稳赚不赔的。 再看欧洲,这会是真骑虎难下了。当初喊着要摆脱对俄依赖,转头就给美国送了波大的,2023年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比都冲到46%了,比2021年翻了快一倍。 可美国液化天然气啥价钱?比俄气的管道气贵了不止一星半点,欧洲的企业和老百姓早都怨声载道了。 更尴尬的是有些国家根本没彻底跟俄气撇清关系,比如斯洛伐克,之前每年从俄罗斯进口3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了自己需求的三分之二,俄乌输气协议一停,不光损失了好几亿欧元的过境费,老百姓的燃气费、电费也涨了一大截。 现在俄气直接缩减投资,等于明着告诉欧洲:“想回头买便宜气?没门,我产能都转去东边了”,这下欧洲要么接着买美国的高价气,要么就硬着头皮找别的替代源,怎么算都是亏。 把保障国内家庭供气列进投资重点,更能看出俄气的小心思。能源这东西,是老百姓过日子的根本,尤其现在国际环境这么复杂,把国内供应稳住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之前欧洲制裁最凶的时候,俄气也没让国内出现供气短缺的情况,这回专门把这笔钱列出来,就是要把民生底线筑牢。 毕竟只有国内稳住了,对外搞能源合作才有底气,不至于被人拿民生问题卡脖子。这种“先顾好自己人”的想法,比欧洲当初为了政治正确硬要砍能源合作,实在是务实太多了。 其实俄气这步棋,早就算好了。从欧洲开始搞制裁那天起,俄气就悄悄把重心往亚洲挪了。2023年欧盟进口俄气管道气的占比跌到8%,俄气反倒不慌不忙,就是因为对亚洲的出口量一直在稳步涨。 这回调整投资计划,等于给这种战略转向盖了戳——以后俄气的核心市场就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等“西伯利亚力量1号”扩建完,再加上远东管道从100亿立方米加到120亿立方米的增量,中俄天然气合作只会更紧密。中国能拿到更稳定的能源供应,俄气也能有长期稳定的收入,这种双赢的合作,比看欧洲脸色供气靠谱多了。 现在再看那些当初撺掇制裁俄气的欧洲政客,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他们以为断了俄气的路,没想到反而把俄气逼到了更靠谱的市场。135.3亿美元的投资虽然比之前少,但每一分都花在了点子上,既把国内民生根基扎牢了,又把跟亚洲市场的合作夯实了。 再看欧洲,在能源自主的路上越走越歪,买气要花高价不说,还得看美国的脸色,这种局面短期内怕是改不了了。俄气这波操作,也给全球能源企业提了个醒:能源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依赖,找对合作伙伴、选对市场才是最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