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通宝背铭上 银钱难得罕存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b9712f4a2c163a6efd585aed342659.jpg)
绍圣通宝,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之铸币。该钱钱文楷书,材质铜、铁兼具。其小平铜钱,有谱载版式称仅一种,遗存较多,其余皆铁钱且遗存量相对大,另有铁母几种版式以及铁范铜钱(本人于公元2018年5月29日公展),等为珍稀之品。
其中,谱载亦有“绍圣通宝背上”小平铁钱录入,网展亦见该式铁钱有三种版式,另有一品铜钱类折二铜钱网展,余皆不见其它泉品。表明“绍圣通宝背上”钱,属于相对存世量少,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泉品及版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c923ea296647d488150f20e9683c6b.jpg)
而我们知道,北宋是铸银钱相对最多的朝代,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有专门研究的书籍出版。可以说,北宋几乎每一个年号都有银钱存世,其中形制多为小平,这些银钱并不用于行用,多用于赏赐,其性质类似今天央行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因此,由于史铸量有限,遗存稀罕,各泉谱偶有所载,涵盖面小,从而导致人们对之缺乏更深的了解。
在宋代银钱中,也有以铁范为模而铸制者,可称铁范银。藉此,检点愚帐中所藏,正是有一品“绍圣通宝背上小平银钱”,猎获多年,尚未公展。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以飨泉好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484ad36b5d71268b313ff91ff2547e.jpg)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绍圣通宝”四字,直读,背穿上一个“上”字,皆楷书书体。可见其面背之字,书写中规中矩,字形大小适中,笔划清晰较为纤细,间隔有距,横直竖立,整体书意端庄,古朴自然,个性特征鲜明无异。故此,无需细表,品文识书,其书相无异无邪,哲宗官炉出品,其门可开,无有二话。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直径约为24.89毫米,重约3.82克,铸体厚薄适中(稍薄),小平形制稍大。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字廓,面背轮廓清晰,字口深竣,笔划无粘无连,鼓凸自然有度,毫无故作高凸之态。而若以此字廓识断,其具铁母之相,然其铸体趋薄,并不符合铁母所应有的常规厚度。是故,愚见以为,其非铁母,而正是一枚初炉试范的铁范铜钱。无需赘述,无论铁母或铁范铜,本品精整自然之铸相,非官炉出品莫属,其门再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90d198efc4e4c5a5a1813a7fd64820.jpg)
再察锈相。一眼可识,本品包浆凝重,可识其材质泛白,结合径重比,可识其乃银质铸成,银色十分和润,猎获已有二十余年。续鉴其浆,凝重包浆之中,展现栗色皮壳,深浅相间,分布自然,浆色十分润泽,毫无生涩之感,其浆质更是紧实不虚,凸显老道。一句话,此等包浆,可谓耄耋纯真,新伪盖不可及,其门洞开,自不在话下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59fa5d62c9a8007d8453182c83a026.jpg)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绍圣通宝背上小平银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过关斩将,毋容置疑。前述,谱载此式钱有铁钱存世,亦见铁范铜。而在铸铁钱之前,以铜试范而成铁范铜钱,或再以银材浇铸之,则成铁范银钱,此皆不足为怪,合乎历史之习,合乎铸钱之理。亦今为止,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乃极其罕见,可谓绍圣钱中之贵金属珍品之一(之前愚曾展赏过绍圣通宝背月小平银钱一品),非常难得,也极有收藏价值,实乃不言而喻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ed4991449b296aa19ac9a785f1ed15.jpg)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心中的旋律
这是楷书吗,明明是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