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之战国《莒邦法化·毛坯钱》暨鉴赏

古韵燕蜀收藏 2024-08-27 20:14:57

莒邦法化大齐刀 存世毛坯再证真

齐刀,乃为战国时期齐国所铸行的一种大型刀形货币,简称齐刀或齐大刀。其主要流通在今山东半岛地区。尤以铸体厚大精美而著称, 齐大刀分别有“齐”字打头的三字、四字、五字和六字铭文,以及“即墨”打头之四字、五字铭文,且都为泉谱所录,收藏实践中都有发现和披露。

然而,在民国出版的《古钱币大辞典》和洋洋巨著《中国钱币大辞典》两书中,还都载有一枚独特铭文的断头残品(拓图见后),其铭文为一个半字,首字,释读有多种,有称首字为“莒”的,也有读为“簟(谭)”,半个字则为“邦”。

对于首字的读法,有一些考证文章,各有其理,但并无很权威的认定,故此仍采用“莒邦”一说。检索可知,该“莒邦”残刀头,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而战国时期莒国铸刀币也是确定的(有实物也有陶范出土),因此,在此首二字在此仍读为“莒邦”。

然而,此莒邦之大刀币,全品真相究竟如何,仍需要有开门实物来加以佐证。得上天眷顾,愚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十分有幸地猎获到铭文“莒邦法化”之全品,其品相上佳,铸制精整,从未见过有披露,对之,本人已经于公元2024年1月5日首发公展。公展后,多泉友信之,亦有少数心存疑惑。为进一步证实其真实性,今日特将愚另外猎获的一枚该“莒邦法化”大刀币出炉未修整的毛坯钱择出,拍照亮相,首次公展鉴赏于此,以证其实,再飨泉好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主体面文为“莒邦法化”四字,金文书体,背无字,有二横纹。可见其字书写工整,笔划纤细,间隔有距,横直竖立,运笔流畅而舒展。字形大小有别,“莒”字和“法”字字形更大。其完整四字展现,且书意古朴工整,整体书相全貌可确定乃其时官炉之铸品,无异无邪,其门得开。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刀币主体铸制十分的精整,然而周边大部分区域有流铜溢出且未曾清理,是为刚出炉的未修整之毛坯原貌确定无疑。其总长度约为约215毫米,重量达182.75克。实观刀币主体貌相,可见其长度、宽度和重量,均超过已知的几字齐刀,一句话,其刀型更大更重,正是不见全面不知其真实貌相矣。观其制式,面有廓,未断缘,背有边轮廓线条然非凸起之边廓。续可见其缘廓深竣挺拔,内侧倾斜皆地章。文字线条纤细,且呈浑圆凸起状(齐刀伪品文字面平),其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续观其地章平整,再可见其圆环柄头,轮廓粗遒而呈浑圆之状(伪品则是平而不浑圆)。藉此,无需再表,观铸识体,本品虽为毛坯,然整体之铸相,自然天成,凸显齐大刀一贯风格,伪不可及,其门再开,实在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乃老深坑锈相,浑身大部呈类似黑漆古般的锈色,兼有少许绿锈点染,分部十分自然。续可见,其身有一些小锈泡鼓起,亦见钱体星光点点闪耀,是为鲜明而真实的水银沁是也。再测其锈痂,坚硬而不糟,皮壳叠嶂,更是老而弥坚。又察其材质,乃青铜质地无疑,铜色陈旧感十足。藉此,无需再表,一言以蔽之,此等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二千多年时光磨砺而成,全天下伪制仿品,任其使出浑身解数,盖不可得之。是故,其大门洞开,自当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莒邦法化”毛坯钱,三相一材,过关斩将,正是一眼开门见山,毋容置疑之品。如前所述,对于此刀,早前见残不见全,见拓不见物,清晰实物照片更是不得一见,可见其确实乃珍罕至极之品,其收藏价值远高于六字齐刀,乃不言而喻。而此毛坯钱的幸存于世,则作为实物强有力的证明了“莒邦法化”史铸之实,证明了后世遗存下来的全品实物之真实可靠性。由此,也希望此毛坯钱的公展披露,为少数仍有疑惑者解惑矣。

最后,尽管泉界对于其首字的释读还有不同看法,对其铸主铸期的研究考证观点亦有不同,然都没有或者无法否认其真实。在这里,愚将其首次公开披露出来,并撰文小作赏析,实物实证,据实而论。若有仁智之见,只要言之有物,述之有理,自然十分欢迎,而那种浅薄无知,戾气又重的喷子,则请绕道而行,跳梁无用,累死无怜矣。

以下为本人发表公展于2024年1月5日的“莒邦法化”成品全貌照片。

以下为山东章丘出土的“莒邦法化”刀头残品拓图,可见《中国古钱币大辞典》所载,现为天津历史博物馆馆藏。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9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