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傻眼了!中国宣布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双方趋势缓和,巴西豆农之前不断给中国涨价,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1-01 13:02:38

巴西傻眼了!中国宣布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双方趋势缓和,巴西豆农之前不断给中国涨价,终于品尝恶果! 10月29日,三艘大豆船的订单尘埃落定。 18万吨,说多不多。但这笔看似不起眼的交易,却在全球农产品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根本就不是一次简单的采购,而是一场精彩的杠杆游戏,主角,正是掌握着巨大买方权力的中国。 须知,就在不久之前,巴西大豆于中国市场可谓占据极大优势,仿若处于“躺赢”之态,轻松收获市场份额与丰厚利润。 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所进口的大豆之中,约八成至九成均源自巴西。 如此高的占比,凸显了巴西在我国大豆进口来源方面的重要地位。时光流转至9月,该数字陡然飙升,竟达到了令人咋舌的93%。如此显著的增长,着实引人注目。 6964万吨大豆,近八成销往中国。如此庞大的贸易量,彰显出双方紧密的供需关联,足见彼此依赖程度之高,令人咋舌!大豆出口几乎撑起了巴西农业出口的半壁江山,是中国市场养活了这个庞大的产业。 或许正是这份底气,令巴西卖家有些飘飘然,不复往日沉稳。 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竟开始坐地起价,全然不顾市场规则与商业信誉。价格自每吨580美元起不断上扬,持续攀升至650美元。 期间,较美国大豆每吨溢价五六十美元,涨幅颇为可观,凸显价格上升态势之明显。它在芝加哥期货市场的溢价近乎达到3美元,相较于美国的1.7美元,此溢价水平大幅超出,二者差距颇为显著。 他们嘴上说着旧货卖完、物流成本高,可事实呢?2023年,巴西大豆产业成绩斐然。其大豆产量攀升至1.55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出口形势同样喜人,出口量预期将高达9300万吨,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实力。结果自然是玩脱了。订单骤减,库存积压的风险眼看就要找上门来。 在市场的另一隅,美国农民满面愁容。他们的眉头紧蹙,忧色难掩,仿佛被无形的压力笼罩,不知该如何驱散眼前的愁云。 从6月份开始,中国的订单就断了,七八月份更是零成交。自家仓库里的大豆堆积如山,价格也是一泻千里,从年初的每蒲式耳10美元,一路跌到了9.45美元的谷底。 日子不好过,约20%的农民干脆改种玉米,甚至有人得靠政府补贴过活。所以,这18万吨的订单虽然只是2025-2026销售年度的首笔,要到今年12月至明年1月才装船,但对美国市场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消息一出,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立马跳涨了1.5%。美国财政部长亲自发声,作出积极评论。在其看来,这无疑是谈判进程中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标志着双方在沟通协商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国的算盘,其实一直打得很清楚:货比三家,谁性价比高、谁有诚意,就跟谁做生意。这背后,关系到的是国内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是十几亿人的民生,必须稳住。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来不是明智之举。所以,一张遍布全球的多元化供应网正在悄然织就,阿根廷、俄罗斯、乌拉圭都在名单上。 面对巴西的涨价,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狠。直接集体停购了800万吨预定在12月和1月船期的巴西豆,扭头就在两天内和阿根廷签下了上百万吨的大单。 当然,敢这么操作,也是因为有底气。我们土地有限,得优先保水稻、小麦这些主粮。更别提中粮集团等手握的储备,足够全国用上三个多月。 这一买一停,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中国市场是开放的,但选择权和议价权,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想搞“卡脖子”?门儿都没有。这种策略,在过去的玉米、棉花采购中也曾上演过。 信息来源:美大豆出口中国:170万吨→0——2025-10-20 21:17·环球时报

0 阅读:402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