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回家,看见陆小曼懒洋洋地抽着鸦片,气得扔下公文包。那一次争吵,

蓝贵的过去 2025-11-01 14:52:29

1931年,徐志摩回家,看见陆小曼懒洋洋地抽着鸦片,气得扔下公文包。那一次争吵,成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一个是中国最浪漫的诗人,一个是民国最漂亮的女人,他们的爱,从诗意开始,却在现实里崩塌。 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回国,已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那年冬天,在一次沙龙上,他遇见了陆小曼——上海名媛、社交圈焦点、已婚女人。 陆小曼天生丽质,说话带着江南的柔音,气质潇洒。徐志摩那时就说:“这世上若有一朵云,会为我而飘,那便是陆小曼。” 两人迅速陷入热恋。陆小曼当时的丈夫王赓,是个外交官,常年在外。她厌倦孤独,而徐志摩的浪漫正好填补了那份空虚。为了她,徐志摩不顾父母反对、社会流言,宁可被骂“多情诗人”。 1926年,陆小曼与王赓离婚。同年10月,徐志摩与她在北京举行婚礼。宾客云集,连梁启超都叹:“如此盛事,民国少有。”可谁也没想到,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动荡。 婚后,徐志摩依旧沉浸在文学、讲学与朋友聚会中。他在清华教书,常出差演讲。陆小曼却不适应。她爱舞会、爱香烟、爱夜生活。徐志摩劝她:“少些交际,身子要紧。”她笑:“人生得意须尽欢。” 两人争吵频繁。家中仆人说:“太太睡到中午,先生清早出门;太太夜夜笙歌,先生皱眉写诗。” 陆小曼的花销巨大,每月账单让徐志摩苦恼。1928年,他曾向好友胡适抱怨:“我快被小曼的生活方式拖垮了。” 而陆小曼也不甘示弱:“你让我清贫度日,还谈什么爱情?” 那几年,徐志摩在诗里写爱,也写痛。他在《翡冷翠的一夜》中说:“我爱得太重,便被压碎。”这句诗,正是他婚姻的写照。 1931年11月,徐志摩准备南下讲学。他回到家,看到陆小曼斜倚沙发,手指间缭绕着鸦片的烟雾。屋里弥漫着刺鼻的甜味。 “你又抽?”他皱眉。 陆小曼懒懒地说:“你忙你的,我清静些。” 徐志摩心中涌起无力感:“你能不能别这样?去给我做点饭吧。” 话音未落,一声闷响——烟枪被摔在地上。陆小曼冷笑:“你自己吃去!” 徐志摩愣住,什么也没说,只叹了口气,拿起外套走了。那一走,成了诀别。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登上由南京飞往北平的邮政航班,途中飞机在济南附近失事。三十多岁的他,当场遇难。消息传到上海时,陆小曼几乎昏厥。她抱着徐志摩的遗物痛哭:“我砸坏了他最后的温柔。”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生活彻底崩塌。她陷入抑郁,靠鸦片和酒麻醉自己。友人曾探望,看到她坐在窗前,一边抽烟,一边画画。桌上放着徐志摩的照片。 她说:“他要是活着,还是会怪我。” 1937年,抗战爆发,陆小曼流落上海,靠卖画为生。朋友劝她戒毒,她笑笑:“我已经戒不掉记忆。” 1950年代,她孤身一人住在弄堂里,生活拮据。徐志摩的诗集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她常对人说:“他走得早,留我一个人还俗。” 1965年,陆小曼去世。她去世前,手边放着一本发黄的《再别康桥》。那首诗,她早已背得滚瓜烂熟。 世人记住徐志摩的浪漫,却忘了陆小曼的孤独。两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也被自己的性格推向了极端。 爱情毁于理想,生活埋葬了诗意。那根被摔碎的烟枪,成了两人命运的分界线。 【参考信源】 《徐志摩全集》中华书局 《陆小曼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胡适日记(1928—1931) 新华网·文史频道《民国才子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真相》 中国青年报文史栏目《陆小曼的后半生:烟雾里的孤独》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蓝贵的过去

蓝贵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