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80%电商都在倒闭的路上,在彻底击败实体店以后,电商迎来了存量竞争时代

论史家 2025-11-01 15:36:35

如无意外,80%电商都在倒闭的路上,在彻底击败实体店以后,电商迎来了存量竞争时代,80%中小电商都在倒闭的路上。   相信大家刷电商平台时,很容易发现一些熟悉的小店不见了,有的店铺首页挂着“清仓停业”,有的直接显示“店铺不存在”,曾经随便搜个品类就能跳出上百个选项,现在翻来翻去,眼熟的大多是那些大品牌的官方店。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下电商行业最真实的写照,当年把实体店逼得节节败退的中小电商,如今正陷入自己的生存危机。   早些年做电商确实容易,上网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只要开个店、挂些商品,自然有订单找上门。   那时候不用花太多钱推广,就算是小卖家,靠几款有特色的商品也能活得不错。   现在不一样了,上网购物的人基本固定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突然冒出来一大批新用户。   平台没了新流量可拉,就只能让商家互相抢,这场抢流量的游戏,直接把中小商家逼到了墙角。   流量现在贵得离谱,以前花点钱推广就能有不错的效果,现在买一个点击都得好几块,一百块投进去,能带来的销售额可能还不到五十。   无奈的是,不投流根本没人看,店铺就像藏在深山里,消费者连搜都搜不到。   这些成本最终都得商家自己扛,一件商品本来利润就没多少,刨去推广费,基本剩不下啥,有的甚至卖一件亏一件。   平台自己采买流量的开销也大,这些成本最后全转嫁给了商家,相当于商家既要给平台交佣金,还得帮平台买单流量费。   更不公平的是,大部分流量都被少数大商家拿走了,剩下的商家抢一点点残羹剩饭,就算花同样的钱,曝光量也差得远。   流量贵还不算完,各种成本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平台的佣金一年比一年高,卖一件货就要抽走几个点,有的热门品类抽成更高。   除了佣金,还有技术服务费、保证金,想参加大促活动还得另外交钱,不交就没曝光。   物流也是笔大开销,中小商家发货量少,跟快递谈不下低价,每单运费比大商家贵不少。   运营成本也蹭蹭涨,现在不开直播、不做短视频基本没流量,但请主播、买设备、做剪辑,每个月又是好几万的支出。   算下来,一件售价一百块的商品,扣除这些成本,利润可能不到十块,遇到退换货,说不定连水电费都赚不回来。   规则的频繁变动更让中小商家疲于奔命,平台今天改个评分标准,明天调个流量权重,有时候睡一觉起来,店铺流量就断崖式下跌,只能连夜调整策略。   有的规则对中小商家极不友好,比如要求年销售额达到一定数额才能进核心流量池,还得有自主品牌、完善的供应链,这些门槛小卖家根本跨不过去。   监管也越来越严,对刷单、假货的打击力度很大,这本来是好事,但有些中小商家习惯了以前的粗放运营,一时之间跟不上合规要求,很容易被处罚,直接关门。   新兴平台的崛起又分流了不少用户,那些做内容、做社交的电商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中小商家想转战新平台,又得重新学习规则、投入成本,本来资金和精力就有限,根本折腾不起。   就算留在老平台,也得面对品牌旗舰店的降维打击,人家有资金、有口碑、有平台扶持,小卖家拼价格拼不过,拼服务也没优势,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被抢走。   很多人觉得这是行业正常的优胜劣汰,但根本问题在于,不是中小商家不够努力,而是游戏规则本身就偏向强者。   平台把流量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谁钱多谁就能活下去,这根本不是拼产品、拼服务的竞争。   最后受损的还是消费者,商家为了覆盖成本,要么提高售价,要么在原材料上缩水,以前一百多能买到的好东西,现在要么涨到两百多,要么质量大不如前。   所谓的平台扶持政策,大多也落不到中小商家头上,资源还是往头部集中,小卖家能拿到的帮助少得可怜。   这场危机本质上是电商从野蛮生长到成熟的必经阵痛,但阵痛不该只让中小商家来扛。   平台如果只想着靠流量赚钱,把小商家当韭菜割,最后市场上只剩下几个大品牌,不仅会失去多样性,消费者也会失去选择权。   中小商家的退场,不是生意不好做了,而是做不起了,成本太高,规则太严,机会太少。

0 阅读:489

评论列表

向中看齐

向中看齐

11
2025-11-01 20:40

平台死,百业兴。一个中介性质的平台却做着两头通吃的勾当,不倒天理不容。

海涛

海涛

6
2025-11-01 21:14

平台赚的太多

帕托

帕托

1
2025-11-02 03:10

直播间卖的比广告都贵。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