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北约引入中国家门口,日本在策划一个大阴谋

寄翠谈商业 2024-03-22 03:02:55

前言:安倍挂了后,原本被视为“鸽派”的岸田文雄,一反常态,表现出极端的反华“鹰派”色彩。很多人说他是“嘴上强硬派”,即表演给派系内的右翼们看的,但这真的是一种声色厉茬的姿态吗?

2023年4月15日,日本和歌山市杂贺崎渔港,面带微笑的岸田文雄,正为众议院席位选举发表演讲,突然一个年轻人向他扔出一颗炸弹。

此次行刺,距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不到一年时间。

百余年间,日本首相遇刺身亡者,有8人之众。但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刺杀首相行动,上一次还是1930年代。

那时的日本,以膨胀的野心治疗经济凋敝的内伤,企图在世界乱局中靠侵略成为亚洲霸主。

90年后的今天,日本因为“失去的三十年”,经济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俄乌战争、中美摩擦,却又让它再次嗅出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

上任首相后,岸田文雄一方面展示对华强硬姿态,狂言“对中国,我一步也不退让”;另一方面他又委身欧美,不惜忍受马克龙羞辱,将正参与俄乌战火的北约请进家门,欲设“东京联络处”。

那么,他到底意欲何为?背后藏着什么样的阴谋与阳谋?

我们不妨回到历史看清日本。

1 微靠冷战发财

日本一直盛行一种说法:冷战结束造就了两个战败国,一个是政治上的苏联,另一个是经济上的日本。

1950年6月19日,美国国务院顾问杜勒斯劝日本首相吉田茂,将日本重新武装起来。

我们都知道,1945年战败后,日本武装力量被全部解除干净了,美国还给它定了个“和平宪法,约束它的军国主义。

当时,很多日本人,视此为奇耻大辱,不堪忍辱的自杀者非常多,日本皇宫院墙外,都快变成自杀者的乐园了。

但有意思的是,当杜勒斯于1950年提出让日本重新武装起来时,吉田茂却极力地拒绝了他的“好意”。

杜勒斯访问日本一个礼拜后的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

战争甫一打响,横滨美军驻日司令部迅即成立。

不久,日本人迎来了战争的第一波福利:大量日本家庭和小工厂,陆续收到了直接用美元结算、像雪花一般飘来的纺纱订单。

他们被要求制造沙袋、军装、毛毯、帐篷和初级军用品。原本生活陷入绝境的日本人这下高兴坏了,戏言:“只要你家有纺线和纺织机,一年就能当上‘万元户’。”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妇女在纺织

二战期间,日本工业基本被美军毁得一干二净。美国陆军少校艾略特曾扬言:“要让日本工厂找不到发动机、蒸汽机、内燃机,一本产品说明书也不留下。”

比如,一度为日军生产军用卡车的丰田,就几乎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赤字7000多万日元。

社长丰田喜一郎为了获得生产许可证,曾连续十几日整宿站在麦克阿瑟下榻的酒店门外苦苦哀求,却被宪兵无情地挡于十米开外。

直到1951年的一天,这位沮丧的社长,终于眉开眼笑了,因为美军给了他生产军用卡车的订单。往后2年多,丰田拿下美军46亿日元订单,厂子扭亏为盈,出口暴涨46%。

70年后的2022年,丰田更是首次超越美国通用,成为美国销售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朝鲜战争期间,和丰田一样幸运的,还有三菱重工、小松电机、索尼等一大批后来叱咤世界舞台的日企。

其中,三菱重工为水门桥赶制的M二型钢木桥梁,打通了美军长津湖战役逃亡之路。不止如此,它甚至发展到可独立生产美式61型坦克。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士兵

战争三年间,日企从美军手中赚了10亿美元,间接产值超36亿美元,工业体系得以迅速重建,钢铁、煤炭、水泥、棉纱、外汇储备,均获得2-9倍的超高速增长,经济指标数年间恢复至二战前水平。

这是日本主动让出主权乃至尊严,换来的经济实利。聪明的吉田茂政府采取了一边倒、卧薪尝胆的外交战略,甘当美国意识形态斗争的马前卒。

后来,美国又陷入越战泥潭,日本作为美军“后方补给基地”,又一次获得宝贵的“战争景气”。

所以截至1968年,原本一片废墟的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联邦德国;1978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7年,其人均GDP甚至超过了美国,引发两国贸易战。

多年后,谢绝了杜勒斯“好意”的吉田茂,沾沾自喜地说道:“也许是我老奸巨猾吧,让美国人来负责保证我们的安全。宪法禁止军备,不是坏事,是上天的恩赐,想修宪的政客是大笨蛋。”

实际上,“吉田茂战略”,也帮助日本建立了三军自卫队,在美国的护翼下,快速卸除了战败国的罪责,获取了名义上的独立和国家主权。

所以说,没有谁比日本更希望美苏斗下去。而神奇的是,美苏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也不行了。

谁能说,这是巧合呢?

2 儿子打老子

日本人占了冷战的大便宜,唯一的缺点是必须委身给美国当儿子,没有主权尊严。但日本这个民族,从来不甘心当老二的,一有机会他就想称王称霸,光”经济强国“的帽子远远满足不了它的胃口。

1930年11月14日,东京火车站站台,日本首相滨口雄幸,被一声沉闷的枪声击中腹部,第二年8月悲惨离世。凶手的理由简单直白:“不景气和干扰天皇统帅权”。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日本。滨口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自大专断,固执地坚持紧缩的财政政策,并力推金本位,结果导致日本经济崩坏,农村地区一度出现卖儿卖女的惨状。这就是至今令日本人不堪回首的“昭和恐慌”。

当时日本正大举入侵中国,欲成亚洲霸主,同时又想消减开支,讨好欧美,因此滨口雄幸遇刺前,还去伦敦签了一个海军裁减条约。

好战的右翼分子不答应了,下黑手将其刺杀致死。

他死后,政友会总裁、右翼政客犬养毅上台。但一年后,犬养毅也会因为“不够右”,而被更为极端且野蛮的右翼分子,诛杀于首相宫邸,血溅当场。

其实滨口之死、犬养毅之亡,都是日本扩张时代的微末注脚。他们均死于日本人不断膨胀的“大国野望”之下。

我们都知道,日本打开国门,源自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黑船叩关”。

从此,日本人走上了全面学习和模仿西方白人的道路。

作为西方最忠诚的学生,日本人的学习态度是毫无保留的,谦卑似奴颜,从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到政治、经济和教育体制,近乎全面模仿,以至于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感叹,“日本人是亚洲的白人”。

一直到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举全国之力,将最强大的“西方列强”之一沙俄给击败了,它的心态才发生微妙的转变。

那年,西奥多作为日俄中间人,主持了两国签署《朴茨茅斯条约》仪式,并以中朝利益为祭品,报偿了喂他马屁的日本人。

但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一”好意“,并不被日本老百姓所接受。

原因是,西奥多虽然在《朴茨茅斯条约》中偏袒日本,可他还是“留了一手”,未要求俄罗斯给予日本人巨额战争赔偿。

为战争付出巨大代价的日本人说,这就是同为白人的种族主义阴谋,日本人终究是亚洲的黄种人。

大概从这一刻起,原本近乎跪舔西方的日本人,开启了寻找自我、进而走向自大的膨胀之道,其中既主张吞并亚洲邻国又激烈反抗西方的极端右翼,也由此发端壮大。

1930年代,滨口、犬养毅相继被刺杀,日本人其实正处在激烈抗西反西的历史阶段。

换句话说,小日子再也不想当儿子了。

所以1933年,日本不满欧美牵制它建立“满洲国”,高调地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8年,近卫内阁,抛出臭名昭著、不知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终于将拳头砸向了他的精神之父——美国。

此时,西奥多的远房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打死可能也想不通,儿子怎么会打老子?

3 制造新冷战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历史钟摆,就是在亲西和反西之间摆荡的。

1853年美国黑船叩开大门后,日本甘当西方白人的最虔诚模仿者;

到1930-1945年间,翅膀硬了的日本人,欲在亚洲称霸,反抗西方的阻挠;

1945年战败后到1970年代,日本又一次韬光养晦,利用冷战,发展经济而亲西方;

1980-1990年代,它的经济超越西方,于是与美国爆发激烈的贸易和科技战;

但美国搞广场协议,它的经济在制裁中泡沫破裂,所以1990年代中期后进入经济零增长时代,再次进入战略收缩期,又一次亲西,其中最为典型的做法,是1999年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法案,表明其无意寻求军事与政治自立,愿意继续委身美国卵翼之下。

可是这一次,历史的轮盘似乎坏掉了,日本新一轮的韬光养晦战略,并没有换来什么实际好处。因此,它1990年中期以来的战略收缩期,好像变得越来越漫长,其经济从“失去的十年”,不断拉长至“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

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1989年12月,美苏首脑马其他聚首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因此美日同盟的粘合剂彻底消失了。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美国无意也不愿再给可能“打老子的儿子”施肥浇水。

显然,日本人很着急,毕竟,当了儿子总要拿到当儿子的好处。

直到2004年,事情终于有转机了。

这一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第一次超过对美贸易。这是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所以同一年夏天,一个新的形容日本的政治性标语,悄然兴起于美国,叫“亚洲的英国”。美国的智库,因为忌惮中国的崛起,不断怂恿着美国政府,以反恐、维护地区安全为由,支持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建立真正有威慑力的军事力量。

这年11月,日本自民党就坡下驴,正式推出宪法修正草案,允许日本建立正规的海陆空“自卫军”。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美日间一个新的“共同的敌人”,仿佛又一次制造或想象出来了。

2年后,致力于修宪、偏右翼的安倍晋三登台,2012年,咄咄逼人、充满侵略性的“安麻体制”建立,并在参拜靖国神社、台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

然而,颇令日本右翼失望,直到安倍被一名痛恨“统一教”的年轻人杀死,日本似乎都没有从这个新的“共同的敌人”身上获得太大的好处。

原因是,卧躺于东方的某大国,自始至终走和平发展之道,并未往美日“意识形态假想敌”的套子里钻,相反,它不断深化与美日间的经贸联系,悄悄壮大实力。

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越日本,2020年达到了美国70%、3倍于日本的体量。

这样的结果,不仅令自1900年就坐稳了世界头号经济体的美国恐慌,更令委身欧美的日本坐立难安——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日本最大贸易国。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将中国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这年,一个叫岸田几太郎的28岁商人,带着刚刚出生的长子岸田正记,以殖民者身份,登入台湾基隆市。他经营绸缎、木材与服饰,聚敛了大量财富,家族生意版图一度扩张到中国大连、沈阳,买下大连市中心15000平米土地和商铺,富甲一方。

2021年,岸田几太郎的曾孙子岸田文雄,当选日本第100、101任首相,这一年,口罩全球肆虐,中美摩擦正酣,中国已连续3年掉落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翌年,俄乌战争爆发,一道意识形态的铁幕,仿佛又像70年前再次席卷东西方。

作为中国土地浇灌出来的富商后代,岸田文雄像1950年的吉田茂一样,再次嗅出了“冷战红利”,不断扬言其曾祖父发家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今日乌克兰明日东亚”,刻意制造冷战氛围。

然而,正如百年前慷慨赴死的谭嗣同所言:“日月不新,何以光明?”

今天的中国不是过去的苏联,更不是百余年前的清政府,岸田文雄多半不清楚,中俄朝三国为何如此“默契”地把战场放在日本。

所谓驱狼吞虎、合纵连横之术,中国人才是老祖宗。

0 阅读:1
寄翠谈商业

寄翠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