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后,接替他的徐会之更是我党王牌,但他竟然选择向国民党自首,因此他背负多年

微笑着前行 2025-11-02 09:33:57

吴石牺牲后,接替他的徐会之更是我党王牌,但他竟然选择向国民党自首,因此他背负多年骂名。可多年后,人们却发现徐会之当年自首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令人感动的真相。 历史有时会开一个残酷的玩笑,长达三十四年,他头顶“叛徒”骂名,家人受尽屈辱,连孩子上学都被排挤。直到1985年,一份尘封的绝密档案才揭开真相,这位被误解的英雄终获平反。 他叫徐会之,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跟胡宗南、陈赓是同窗,也曾聆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追随过邓演达,这样的履历,在国民党内本该前途无量。 徐会之的革命生涯早在1924年就已开启,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便扎根隐蔽战线,直接受周恩来调派。这份特殊身份始终是最高机密,也让他的人生轨迹注定与危险相伴。 1950年的台湾,白色恐怖笼罩全境。叛徒蔡孝乾叛变导致吴石小组4月被捕,6月便在马场町惨遭处决,牵连地下情报人员达1800余人,其中四百多人下落不明,整个情报网彻底崩溃。 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下,徐会之接下了重建情报网的任务。当时他已是国民党中将参谋,手握权位且家境安稳,只要顺应局势就能安享太平,但他毅然放弃一切,1950年11月独自经香港潜入台湾。 1951年,察觉已被保密局盯上,徐会之做出了让外界哗然的举动——向国民党递交“自首书”。这一举动不仅让他背上“叛徒”骂名,更让家人陷入无尽屈辱,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 但这份所谓的“自首书”实则暗藏玄机。他故意写错地名、模糊关键时间,用错位标点标注军事坐标,甚至虚构情报小组,成功将国民党情报系统搅得混乱不堪。保密局调派273名特工追查,最终只抓到无辜者。 被捕后,徐会之的谍报工作从未停止。他在看守所内用《黄埔军歌》与同囚的李玉堂传递暗号,将海岸炮位坐标口述传递;用米汤在烟纸上记录雷达站频率,卷成烟卷送出关键情报。 敌人本想从他口中套取信息,初审仅判十五年徒刑,可蒋介石审阅卷宗时,察觉其言语背后的隐秘,愈发忌惮他未吐露的真相,直接改判死刑。1951年11月18日,徐会之被秘密处决,牺牲时年仅47岁。 他牺牲前提出三个要求:面朝北方安葬,望着家乡汉口;身着军装赴死,保留军人体面;唱《洪湖水浪打浪》上路,让乡音送自己最后一程。给儿子的遗书里,也只留下“未归莫寻,看看长江水还清不清”的嘱托。 因隐蔽战线的保密需求,徐会之的事迹被尘封三十四年。直到1985年档案解密,组织才确认他从未背叛,始终坚守信仰,随即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96年,他的骨灰终于被迎回大陆。 从主动潜入绝境到以“自首”设局,徐会之用生命为代价,不仅掩护12名联络人成功转移,更重建了中断的情报通道。他的“叛徒”骂名越重,越能体现其牺牲的决绝与信仰的坚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5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