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100%退出中国市场!中方反制见效,美国又一半导体巨头倒下,英伟达CEO黄

凭栏观望史 2025-11-04 10:58:26

我们已100%退出中国市场!中方反制见效,美国又一半导体巨头倒下,英伟达CEO黄仁勋紧急发声,下一个会轮到阿斯麦、台积电吗?   前阵子国内不少数据中心悄悄换了存储芯片供应商,以前采购清单上必有的美光,现在几乎见不着了 —— 直到美光自己宣布彻底退出中国数据中心业务,大家才反应过来:这个曾经占了中国存储芯片市场不小份额的美国巨头,是真的撑不下去了。   有人问,美光为啥说退就退?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它不想留,是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过去那个能让它随便 “躺着赚” 的地方了。   要说美光退得这么干脆,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安全这道坎。   2023 年国家给美光的产品做了次全面安全审查,结果发现它的存储芯片在银行核心系统、电网调度这些关键领域用着有风险 —— 简单说,就是数据存在被泄露或者被远程操控的可能。   这可不是小事,关键行业直接就停了采购,毕竟没人敢拿国家和民生的安全当赌注。美光当时急得不行,又是扩建西安工厂,又是跟国内企业和解专利纠纷,想靠 “贴近市场” 挽回局面,可没用。   到 2025 年,它在华营收占比从之前的 14% 掉到了 7.1%,半条腿已经迈出了国门。   压垮美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 2025 年 10 月那波稀土新规。   可能有人不知道,存储芯片看着高精尖,其实离不了稀土 —— 尤其是美光做的高端存储芯片,里面得用镝这种元素,就像给芯片加了 “稳定器”,少了它芯片性能根本上不去。   而全球 90% 以上的镝,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新规里说得特别明确:不管产品在哪个国家生产,只要含的中国特定稀土占比超 0.1%,就得先申请批准。   美光自己也慌了,它日本工厂的镝库存只够撑 8 周,一旦断供,生产线就得停。   更头疼的是,找其他国家替代根本不现实 ——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砂杂质多,提纯成本是中国的 3 倍,还没多少镝。成本一下涨上去,美光在市场上连价格优势都没了,不退场还能怎么办?   放在十年前,美光可能根本不愁这些。   那时候国内没什么能打的存储芯片企业,数据中心要想保证稳定性,基本只能买美光、三星这些外资品牌,哪怕价格高、服务慢,也没得选。   可现在不一样了,美光这边一掉链子,国产厂商立马就顶了上来。   长鑫存储做的存储芯片,比美光同型号的处理速度快 50%,成本还低 30%,国内几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换了之后,不仅没出问题,运维成本还降了不少。   长江存储的芯片也不示弱,去年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份额都超过了 15%,连不少国产手机都用上了它家的存储芯片。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只盯着 “买芯片” 的阶段了,而是把整个产业链都建了起来。   以前稀土只能卖原材料,现在从开采到精炼再到加工,全链条都在自己手里,想怎么用、怎么管,主动权都在自己这儿。   制造环节也跟上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把成熟工艺做得越来越稳,连芯片设计软件、测试设备这些 “卡脖子” 的环节,也有国内企业在慢慢突破。   简单说,以前是 “缺啥买啥”,现在是 “缺啥造啥”,底气完全不一样了。   美光的退出,说到底是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了 —— 它既过不了安全这道关,又扛不住资源管制的压力,更拼不过国产替代的性价比。   英伟达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初占据我国巨大市场的英伟达芯片,如今也失去了我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而这背后,是中国从 “依赖进口” 到 “自主可控” 的转变,是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选择” 的底气。   以前我们怕 “断供”,现在不怕了;以前外资企业能靠技术垄断定价,现在不行了。   从 “没得选” 到 “选得好”,中国市场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一步步建起来的。   未来再看这些外资巨头的选择,或许会更清楚:谁能跟上中国的发展节奏,谁才能留在这个最大的市场里;谁想靠 “技术霸权” 耍威风,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