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制氢成功,石油将成白菜价?大海代替石油,这是里程碑的突破! 一个大胆的想法正在叩响我们现实世界的大门。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驱动整个工业文明的石油价格不再由遥远的中东决定,那会是怎样一个场景? 先说说最实在的,咱中国已经把海水制氢从实验室搬到了大海上。去年年底,深圳妈湾电厂那台全球最大的海水制氢装置正式运转,每小时能造 100 标方的氢气,一天下来产的氢够燃料电池车跑一万公里,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试验品,是真能用上的家伙事儿。 更厉害的是福建福清的 “东福一号” 平台,在 8 级大风、1 米高的海浪里稳跑了 10 天,直接从海水里造氢,连淡化海水的步骤都省了,以前海水里的盐分总把设备腐蚀坏,现在谢和平院士团队搞的技术把腐蚀速度降到每年 0.01 毫米,机器能用十几年不坏,能耗还跟用淡水制氢一样低。 最关键的是成本,这直接关系到石油能不能降价。以前用煤制氢,成本高还污染大,现在 “东福一号” 用海上风电发电制氢,只要风电价格低于 0.11 元 / 度,造 1 公斤氢的成本就只要 15.89 元,这才是煤制氢的三分之一。 西南石油大学更牛,搞出 “铝 — 海” 制氢技术,成本直接降到 9 美元 1 公斤,按能量算,1 公斤氢顶 3 升原油,这就相当于原油价格跌到了 30 美元一桶以下,这不就是白菜价的苗头吗? 深圳的项目更直观,比淡化海水制氢每公斤省 3 块钱,要是 2060 年 30% 的氢气都来自海上,一年能省几百亿成本,这规模一上来,价格还得往下掉。 石油的命门在哪?一是交通,二是工业,现在这两块都要被海水制氢抢饭碗了。交通上,氢燃料电池车加一次氢能跑几百公里,深圳那套设备一天产的氢,够车跑一万公里,算下来加氢成本比加油便宜不少。 国际能源署说了,这技术全面推广,2040 年前全球石油需求能减 40%,需求少了,油价能不降吗? 工业上更狠,炼钢、化工这些吞油大户,现在用绿氢替代石油,成本直接降 30%,已经有 66 家大企业签了氢能供应协议,石油的活儿被抢了,还怎么卖高价? 可能有人会问,制氢不要电吗?电从哪来?咱早想到了,现在沿海全在搞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青岛中石化的海水制氢项目,直接用海上光伏的电电解海水,电是干净的绿电,成本还低,制氢成本比淡水制氢省了 23%。 更妙的是运输,1 吨氢气的能量相当于 3 桶原油,运输成本却只有海底电缆输电的五分之一,中海油在揭阳搞的设备,直接装在集装箱里对接海上风电,造出来的氢能直接运上岸用,根本不用花大价钱建输电线路。 咱中国的布局早就铺开了,中海油在珠海的兆瓦级装置,成本比传统工艺降 40%;山东烟台建了全球首个氢 - 氨 - 甲醇一体化海上平台,不光造氢还能造工业原料;南海要是建 10 个 “东福一号” 这样的平台,一年能替代 1800 万吨原油,石油进口依存度直接降 8%。 现在咱还跟沙特、巴西签了氢能合作协议,要建覆盖亚非拉的海上制氢网络,以前中东说了算的石油定价权,以后得看咱的脸色了。德国教授都承认,咱这技术 “又创新又省钱”,能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这可不是自吹自擂。 有人说石油还有化工用途,可别忘了,氢能照样能造甲醇、氨这些化工原料,中国能投的 “氢 - 氨 - 甲醇” 平台已经建成了,石油的最后一块地盘也在被蚕食。 而且传统石油巨头的投资连续三年收缩,氢能投资却从 3% 飙到 8%,钱往哪流,未来就在哪,这道理再明白不过了。 以前总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要看中东的脸色,现在咱中国把大海变成了能源宝库,从海里 “造” 出干净能源,成本还越来越低。 当氢燃料车比燃油车便宜,当工厂用绿氢比用石油省钱,石油的需求只会一降再降,价格能不跌成白菜价吗? 这不是空想,是深圳、青岛、福建的工厂里正在发生的事儿,是摆着的成本数据算出来的结果,咱中国这次是真的在能源革命里抢到了头筹,石油的黄金时代,真的要被大海终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