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美联储对外突然宣布了 2025年11月4日,美联储戴利表示:今年降息

红楼背疏影 2025-11-05 10:18:46

就在昨天 美联储对外突然宣布了 2025年11月4日,美联储戴利表示:今年降息50个基点使美联储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决策者应对12月利率决定持开放态度;通胀仍高于目标水平,需要将其降下来;劳动力市场已明显放缓。(财联社) 先把时间线拉回到2008年,当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至零利率,看似为救次贷危机,实则为美军后续十年“重返亚太”铺路。 低利率环境让美国国债规模十年间翻了三倍,而军费从2008年的6070亿美元飙升至2018年的7000亿美元,航母战斗群从10个增至11个,亚太地区军事基地新增12个。 现在戴利的表态,和当年伯南克的操作有着惊人的相似逻辑,只是目标区域从亚太转向了欧洲与中东的交汇处。 降息与军事行动之间存在直接关联,2025年的实例可清晰佐证。美国国防部9月发布的《国防预算执行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军费实际支出比预算超支8.3%,核心原因是利率上升导致国债利息支出增加,挤压了装备采购预算。 原本计划采购的6架F-35战机推迟,两艘濒海战斗舰的维护也延后。而戴利口中“更有利的位置”,本质就是通过降息为军费“松绑”。 再看戴利强调的“通胀仍高”,这背后藏着军工复合体的影子。美国劳工部10月数据显示,核心PCE通胀率仍达3.2%,高于2%的目标,其中“国防相关制造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1%,远超整体通胀水平。 洛克希德·马丁今年已两次上调F-35战机售价,理由是供应链成本上升,而实际上其季度利润率达16.7%,创五年新高。降息既能刺激经济,又能间接为军工企业“减负”,这一政策设计兼具多重效应。 劳动力市场放缓的信号具有深层含义。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0月失业率升至3.8%,其中制造业失业率达4.2%,但“国防工业就业人数”却逆势增加1.2万人。 这与2024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国防工业人才战略》直接相关,该战略明确要求2025-2030年间新增15万国防工业就业岗位。 民间就业放缓客观上推动劳动力流向军工领域,为产能扩张奠定基础,这与二战前美国的就业结构调整逻辑高度一致。 俄罗斯央行11月5日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同时增加黄金储备10吨,理由是“应对美元政策变动带来的地缘风险”。 中东方面,沙特阿美宣布暂停与美国的F-15战机采购谈判,转而探讨人民币结算可能性。 更关键的是欧洲,德国联邦国防军10月军费预算追加20亿欧元,理由是“需应对美元宽松可能引发的武器价格上涨”,这等于间接承认了美联储政策对欧洲防务的影响。 主流媒体大多聚焦“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却忽略了一个易被忽视的细节:戴利在讲话中提到“需关注全球供应链安全”,而美联储官网同日更新的《金融稳定报告》中,首次将“军事冲突对能源供应链的冲击”列为首要风险。 结合美国中央司令部10月底宣布“增派一艘航母到波斯湾”的消息,可见降息本质是为可能的军事行动提供金融支撑。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联储也曾连续降息,当时的逻辑与当前高度一致。 从历史对比来看,上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美联储先加息压制通胀,后降息配合军费扩张,最终拖垮苏联。当前特朗普政府的策略类似,仅对手换为多极化力量。 2025年美国军费预算已达880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的38%,降息后若国债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约300亿美元利息支出,这些资金足以再采购30架F-35战机或建造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对普通人来说,这波降息带来的影响不止于股市。从军事消费端看,美国民间枪支销量10月同比上涨22%,因为有投资者预判,降息可能刺激军工股上涨,同时地缘风险上升让民众增加自卫需求。 从能源端看,美军能源采购合同10月已锁定明年原油价格,以规避降息可能引发的油价上涨,这会间接推高全球能源成本。 需明确的是,戴利的表态并非孤立的货币政策调整,而是美国“金融-军事”联动体系的常规操作。12月是否继续降息,核心取决于地缘局势发展——若波斯湾或东欧局势升级,降息幅度可能超出预期;若局势缓和,则大概率暂停。 但无论如何,美元宽松周期的开启,已为全球地缘政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这一影响较股市涨跌更值得关注。历史反复证明,美联储的利率按钮,始终与战场上的局势紧密关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 美联储戴利:今年降息50个基点使美联储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决策者应对12月利率决定持开放态度财联社2025-11-04 01:57

0 阅读:6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