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这波又笑死个人了!为了摆脱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大费周章从澳大利亚挖矿,运到马来西亚加工,绕地球大半圈搞"独立"。结果生产线核心分离设备全是中国。 这是10 月份国际稀土产业链里的一场 “自我感动式操作”,主角是日本与特朗普团队。就在 10 月 28 日,高市早苗与到访的特朗普在东京高调签署《稀土与关键矿物供应合作框架协议》,宣称要打造 “盟友控制型” 供应链,目标是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听起来是个战略大动作,实则是一场绕了一大圈的 “心理安慰”。 这场合作被美日包装成对抗中国的关键布局。协议明确要覆盖稀土采矿、冶炼、永磁体制造等全环节,还计划拉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入伙,甚至把锂、钴等关键矿物也纳入体系,号称要和半导体、国防制造形成闭环。 特朗普团队更直言,这是为了回应中国刚出台的稀土全产业链出口管制措施,要在关键矿产领域建 “经济安全共同体”。 众所周知,稀土是高端制造的关键材料,不管是新能源汽车、电磁武器,还是芯片和光刻机,都离不开它,而中国长期占据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稀土分离纯度和工业化能力上,已是全球天花板。 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新路线”上——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原矿,再运到马来西亚加工提纯,表面看是“产业链多元化”,实则是“地球绕一圈”,最关键的分离提纯设备,依然是中国制造。 更尴尬的是,这套“独立系统”的成本至少是中国方案的两倍以上,而且,哪怕烧了那么多钱,做出来的稀土纯度也只有99.99%,听起来挺高,但对标中国军工级别的99.9999%,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更现实的是,这种纯度的稀土根本无法用于高端制造,连光刻机的门槛都摸不到,能干的活可能也就是做个冰箱贴、装个LED灯;而中国的稀土产品,早就应用在战机雷达、新能源电机甚至卫星系统上,技术壁垒摆在那里,不是谁喊两句“去中国化”就能跨越的。 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为稀土焦虑。早在2010年,中国曾因外交摩擦短暂停止对日出口稀土,日本当时就下决心“摆脱依赖”。结果十几年过去,依赖不但没减少,反而在设备、技术和资源端全面加深。 如今的“绕地球计划”,看似换了条路,实则仍旧无法摆脱依赖。 日本可以从澳大利亚挖矿,可以在马来西亚建厂,但没有高纯度分离技术和装备,一切都是空谈。而这些技术,恰恰是中国近几十年砸钱砸人苦干出来的。 全球高端制造业要发展,稀土卡点绕不过中国,这是现实,也是硬实力的体现。 日本这番折腾,最终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回报”的表演,更像是给国内外看的政治动作,而非真正的产业突破。 所以,真正的“脱钩”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看有没有真本事,而现在来看,日本这波操作,更像是花钱买了个“独立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