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真邪门,怎么都想不通!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06 11:30:27

这事真邪门,怎么都想不通!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其实这里头根本不是大家记性差,而是日本这两年悄没声儿地玩了一套组合拳,再加上国际上的风向悄悄变了,才把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儿变成了现实。 首先得说清楚,当初的 “全球骂声” 是真的,但 “没人碰” 倒不是全天下都这样,只是几个主要市场暂时踩了刹车,比如中国一开始就直接全禁了,可其他地方的反应本就有松有紧,这给了日本钻空子的机会。 最关键的一张牌,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3 年那份报告。虽说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不是建议排海,也没核可日本的政策,只说了 “符合安全标准”“影响可忽略”,但日本哪管这些细节,直接把这份报告当成了尚方宝剑,到处吆喝 “国际权威机构都认了,我们的海鲜安全得很”。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谁会去翻几十页的原文报告?听见 “国际机构认可” 这几个字,心里的警惕性就先降了一半。更妙的是,IAEA 还真派了人在日本盯着监测,定期出点 “未见异常” 的简报,日本拿着这些简报跟进口国谈判,不少国家的监管部门也就松了口。 光有 “尚方宝剑” 还不够,日本自己在规则上也动了手脚。2024 年下半年,他们悄悄修订了四项食品标准,其中就包括罐装水产品的标准。 比如以前对金枪鱼、鲣鱼的品质要求没那么细,现在特意加了 “碎肉占固形物含量低于 18%” 的规定,还改了抽样检测方法 —— 单份含量少于 50 克的,抽样量统一按 50 克算。 这看着是规范市场,实则是给检测 “铺路”,只要生产时卡着这些新规矩来,想拿到 “放射性物质合格证明” 就容易多了。 毕竟进口国查的时候,首先看的就是有没有官方合格证明,日本把这道门槛自己调低了,出口自然顺了不少。 市场方面的调整更能看出日本的精明。一开始中国这个最大市场丢了,2024 年上半年对中国海鲜出口直接跌了 92.3%,扇贝出口更是归零,换别人可能就慌了,但日本立马转头开拓新地盘。越南成了重点目标,把扇贝运到越南加工再转口,一下子就让对越南的扇贝出口涨了 7.9 倍。 中东、东欧这些以前不算主力的市场也被盘活了,日本政府亲自带队去谈,又是承诺长期供货,又是给关税优惠,反正只要能把海鲜卖出去,条件给得相当宽松。这些地区本身海鲜自给率不高,又没有像中国这样严格的检测体系,很快就成了日本海鲜的新销路。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的政策后来也有了变化。2025 年 6 月,海关总署发了公告,有条件恢复了部分地区的水产品进口,只是把福岛、东京都等 10 个高风险都县排除在外。 这一下可帮了日本大忙,毕竟中国市场的体量摆在那儿,就算只放开非污染区的出口,也比在越南卖得多。日本立马组织企业重新申请在华注册,把符合条件的海鲜赶紧运过来,出口数据自然往上走。 时间也是个磨人的东西。两年前刚排海的时候,德国机构说 57 天扩散大半个太平洋,十年污染全球海域,这话当时吓住了不少人。 可两年过去了,除了偶尔有福岛周边鱼类超标的新闻,其他地方没传出吃了日本海鲜出事的案例,媒体的报道也少了,公众的注意力早就被其他热点带偏了。 加上日本水产厅没闲着,一直在搞公关,要么宣传海鲜的营养价值,要么推学校午餐菜单,就是不提核污染那茬,慢慢的,大家也就没那么怕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日本渔业本身的底子还在。他们的养殖技术、加工工艺确实有优势,就算出了核污染这事儿,不少餐饮企业和批发商还是愿意跟他们合作,毕竟品质摆在那儿,只要有合格证明,不愁卖不出去。 而且日本还搞了 “产地溯源” 的噱头,虽然没法完全保证安全,但至少看着让人放心,这也帮着拉回了不少客户。 这么一捋就清楚了,不是大家真的忘了核污水的危害,也不是日本发明了什么点石成金的新路子,而是他们把 “国际背书 + 规则调整 + 市场转移 + 时间稀释” 这几招玩得溜。 先拿 IAEA 的报告稳住人心,再改标准让检测更容易通过,丢了中国市场就去开拓新地盘,等公众恐慌劲过了再慢慢回血。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精准的公关战加市场战,把当初的舆论危机硬生生转化成了出口转机。 只是想想那些被排进海里的核污水,现在的 “出口增长” 更像个暂时的假象,毕竟海洋的账,可不是两年就能算清的。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