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 用“N+2 赔偿+年底双薪”体面收尾,却把 400 名员工和整个中国团队一起清零。它的退场只是外资软件“轻资产化”的缩影:微软、戴尔、IBM 等早已把研发或制造迁出中国,转向新加坡、印度、墨西哥等“去中国化”基地。 对中国软件业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压力测试。 机会:SAS 留下的 8% 高端分析市场份额一夜真空,九章云极、星环科技等本土厂商当天就推出“SAS 代码一键迁移到 Python/SQL”工具,把客户割接周期从半年压缩到两周。 压力:工业设计、仿真、EDA 等“硬骨头”软件仍被 UG、CATIA、ANSYS、MATLAB 垄断。这些产品需要数十年工艺沉淀,仅靠程序员写代码无法替代。 下一步怎么走? 1. 把“替代 SAS”做成短期 MVP:用迁移工具、云化部署、场景定制快速吃掉金融、电信等存量市场。 2. 把“替代 UG/CATIA”当成长期攻坚:政策、资金、人才向“软件+工艺”复合团队倾斜,用 5–10 年把工艺知识库、行业插件、认证体系做厚。 3. 把“Windows 运行环境”视为跳板而非终点:同步推进 Linux 国产化、云原生架构,避免再出现“换皮不换核”的二次锁定。 外资走了,舞台空了,但真正的考题才刚刚开始。
SAS用“N+2赔偿+年底双薪”体面收尾,却把400名员工和整个中国团队
潘达林
2025-11-07 01:28:22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