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重庆的故事,总是充满辣味和温情。
而在这个城市里,一位名叫杨希贤的84岁老人,以一场生死相托的信任,让我们看到了重庆人特有的执拗和温暖。
那一年,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活这一辈子,他常以为再难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可有那么个人,照顾着他、关心着他。
临终,他将自己唯一的遗产——一套老房子送给了对方。
一、杨希贤的人生
杨希贤,一名普通的重庆人。
他曾是重庆九龙坡区罐头食品厂的一名工人。
杨希贤年轻时干劲十足,在厂里是个公认的好工人。
他成天忙忙碌碌地工作,穿梭于厂区。
生活简单却富足,唯一遗憾的是,和妻子结婚多年,都没有一个孩子。
这在那个重视家庭与后代的年代里,是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夫妻间的关系也因此逐渐疏远,最终以离婚收场。离婚后,杨希贤并没有再婚,他选择了独自一人生活。
离婚后的杨希贤住在工厂分配的单身宿舍里,那是一栋筒子楼,密密麻麻的邻居们仿佛一个大家庭,每天你来我往,说说笑笑,烟火气十足。
随着时代的变迁,筒子楼的老住户们一个个搬走,逐渐空荡的楼道里,就只剩下杨希贤一个老人。
生活多寂寥,身体也大不如前。
2009年,杨希贤确诊肺癌。
他在重庆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看着医院人来人往,身边的患者大多都有家人陪护,而他却形单影只,独自面对着无尽的治疗和病痛。
“医生,我还有多久活头?”杨希贤问道,声音里有一种老人特有的倦怠和无奈。
“杨叔,您别这么想,只要配合治疗,会好的。”那时候,他第一次遇到了那个让他命运改变的人——主治医生田玲。
田玲是重庆市肿瘤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性格温柔而细心。
作为主治医生,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病人们打交道,面对一张张充满希望和无助的面孔。
她也知道,在这些病人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在负重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玲注意到杨希贤这个老人。
他没有家人来探望,住院期间也几乎没有人陪护。于是,她主动关心起这个老人的生活。
每天查房时,她会特意留多一些时间,陪他聊聊天;偶尔,她还会给杨希贤带上一些自己做的早餐,包子、粥——都是老人家爱吃的。
“田医生,你这样照顾我,实在太感谢你了。”杨希贤几次感动得眼眶泛红。
“杨叔,您别客气,您一个人在这里不容易,我是您的医生,照顾您是应该的。”田玲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回答,她的心里觉得对这些患者多一份关怀,也是自己职业的职责所在。
就这样,杨希贤的病房成了田玲每天必须停留的地方,查房、聊天、递上一碗热粥——他们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更像是家人之间的相处。
杨希贤的脸上,逐渐有了笑容,这种笑容是因为那份弥足珍贵的关怀。
“杨叔,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我今天特意带了点酸梅汤,您试试看?”田玲像往常一样带着笑容推门而入。
“田医生,谢谢你。”杨希贤笑了起来。
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八年的每一天重复上演。
二、八年朝夕相处
杨希贤渐渐不再把田玲当成医生,而是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她。
有一次,杨希贤因为化疗反应而情绪低落,甚至想着放弃治疗,田玲特意在他病床旁边坐了整整一个下午,轻声细语地安慰他,讲述其他患者战胜病魔的故事,让他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田玲的悉心关怀使杨希贤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然而,杨希贤实在病的严重。
2017年,杨希贤的肺癌病情恶化。
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自己唯一的房产赠予田玲医生。
“田医生,我没什么能给你的了,这套房子,就算是我对你的感谢。”他颤巍巍地将手中的遗嘱递给田玲。
田玲愣住了,她完全没有想到杨希贤会有这样的决定。
“杨叔,您这太突然了,我怎么能收下您的房子呢?”
“田医生,我这一生实在孤寡,也没多少亲人真正关心我,这房子留着也没啥用,我真心希望能送给你。你照顾了我这么久,比亲人还亲,我就是想报答你。”杨希贤的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却格外坚定。
这个决定很快传到了杨希贤家属——他的侄子们的耳中。
听到杨希贤想把房产送给一个医生,侄子们起初也是惊讶的。但是当他们到医院了解情况,见到田玲医生后,也理解杨希贤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田医生,这房子的归属,就按我叔的意思办。”侄子们表示,他们尊重杨希贤的遗愿,也感激田玲在这些年里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面对杨希贤的遗嘱和家属的理解,田玲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她深知杨希贤对她的感激和信任,但她从未想过以此获得任何物质回报。对于她来说,医生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帮助病人,而这种关怀和帮助不应成为回报的理由。
“杨叔,我真的不能收下您的房子。”田玲面对杨希贤的侄子们,语气坚定但又温柔,“我照顾杨叔是出于医生的职责,您们的心意我非常感动,但这房子对我来说太贵重了。”
杨希贤的侄子们起初也有些不知所措,但见田玲的态度如此坚决,他们也明白田玲并不是为了任何好处而照顾杨希贤。
“田医生,我们尊重您的决定。不管怎样,您对我叔叔的照顾,我们一家人都看在眼里,真是非常感谢。”侄子们最终表示,他们理解田玲的坚持,也从心底敬佩她的高尚品格。
田玲最终没有接受杨希贤的房子,而是建议将房子交由相关公益组织处理,用来帮助其他需要的人。她相信这才是杨希贤愿望的最好实现方式,也能够让这份关爱延续下去。
《民生故事会》——《肺癌晚期的84岁老汉,决定将遗产送给主治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