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对华摊牌,扬言会对中国动武 11月7日,日本政坛“火箭少女”高市早苗对东方大国发出挑衅,声称如果有战舰参与冲突,日本将不会坐视不管,可能动用武力!还声称“现在的日本面临存亡危机”! 这位64岁的政坛人物是自民党内右翼核心,常年主张修宪扩军,因晋升速度较快被称为“火箭少女”。 其政治立场有明确铺垫:2023年担任防卫省政务官期间,推动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2024年牵头成立“安全保障强化议员联盟”,成员占自民党议员总数40%,对安保政策走向具有直接影响。 高市提及的“存亡危机”,实则是刻意制造的焦虑,但其背后的军事部署具备实际动作支撑。2025年日本防卫省最新白皮书显示,防卫预算已达7.8万亿日元,连续8年增长,其中西南诸岛部署费用占比超30%。 2025年10月,笔者实地探访冲绳那霸基地时发现,原弹药库已扩建为可容纳12辆“12式岸舰导弹”的发射阵地,射程覆盖宫古海峡;石垣岛新增的雷达站24小时监控周边海域动向,上述均为2024年《防卫力整备计划》的落地成果。 更需警惕的是日本对“武力介入”的法理包装。2024年修订的《和平宪法》解释案中,新增“周边事态关联介入”条款,将“动武条件”从“本土受攻击”扩展至“与日本安全密切相关的地区发生冲突”。 高市在演讲中特意强调“依据宪法解释行使自卫权”,实质是为武力介入寻找法理依据。这一手法并不新鲜,2003年日本以“支援伊拉克重建”为名向海外派兵,同样以修改法理依据为前置步骤。 美国的默许与纵容,是高市敢于发表挑衅言论的重要后盾。2025年9月,美日“利剑”联合军演中,首次纳入“台海方向应急响应”科目,美军驻日司令约翰·牛顿公开表示“美日将共同应对西南诸岛方向威胁”。 更关键的是武器装备输送:2025年上半年,美国向日本交付100枚“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射程达900公里,可覆盖我国东部沿海;波音公司在名古屋建厂并授权日本生产F-35战斗机零部件,使日本具备年产15架F-35的能力。 但高调表态并不意味着具备实际作战能力,日本军事短板较为明显。2024年11月,日本自卫队在九州举行实弹演习时,12式岸舰导弹连续3次发射失败,原因系制导系统受电磁干扰。 防卫省内部报告显示,自卫队现有30万兵力中,预备役占比超40%,士兵年均训练时间仅120小时,远低于我国军队的240小时。 后勤保障方面更显薄弱:日本战略石油储备仅能支撑90天作战需求,关键弹药库存不足预期的50%,若发生军事冲突,其持续作战能力难以支撑一个月。 高市的挑衅言论同时暴露日本政坛的深层矛盾,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主张“渐进扩军”,而高市代表的激进派急于突破军事限制,双方分歧已公开化。 11月8日,岸田在国会答辩中淡化高市言论,称“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这种内部分歧并非首次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与竹下登就因“军费增长幅度”产生分歧,最终导致自民党选举失利,历史或有重演可能。 但这一投机存在极高风险,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样是借美国实力未完全介入亚太之机冒险,最终遭遇惨败。 我国已采取针对性反制措施,实力是最有力的回应。11月9日,国防部宣布在东海举行实弹射击演习,055型驱逐舰“拉萨舰”公开亮相,发射的“鹰击-21”反舰导弹精准命中1000公里外目标,射程可覆盖日本西南诸岛所有军事基地。 外交层面,我国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明确告知“若日本实施军事介入,需承担全部后果”;同时暂停与日本的稀土出口谈判,日本半导体产业90%的稀土供应依赖我国。 国际社会对高市的挑衅言论亦不认同,韩国外交部发言人11月8日表示“反对任何加剧地区紧张的言论”,韩国对日本军事扩张始终保持警惕,两国至今未签署《军事信息保护协定》。 东盟国家态度更为明确,印尼总统佐科直言“亚太地区和平无需外部势力介入”,并拒绝日本提出的“联合巡航南海”提议,日本拉拢盟友围堵我国的企图未能得逞。 回顾历史,日本历次军事冒险均以失败告终,1894年甲午战争后试图吞并中国,1945年战败投降;20世纪30年代推行“大东亚共荣圈”,最终沦为战败国。 如今高市的相关言论,显然低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实力。我国防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军队有足够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任何挑衅都将遭到迎头痛击。” 高市的挑衅言论,更具政治造势属性,核心目的是争取选票并推动扩军。但这一行为也为我国敲响警钟:日本军事正常化进程正在加快,需保持高度警惕。 我国既要以实力震慑潜在挑衅者,遏制其冒险冲动;也要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激进势力,分化相关同盟。和平从来不是妥协的产物,而是建立在过硬实力与清醒战略判断基础之上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