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

诸葛利剑 2025-11-09 19:12:42

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方出手让俄冷静! 俄罗斯在2025年上半年调整了对中国汽车的进口政策,主要通过大幅上调回收费来实现,这相当于间接提高了关税负担。从1月份开始,对大多数1-2升引擎的乘用车,额外征收超过7000美元的费用,加上原有的15%进口关税,让中国车企的出口成本直线上升。俄罗斯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避免市场被中国产品完全主导。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高达近百万辆,占据俄罗斯市场份额超过40%,但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同比暴跌44%,贸易额也随之冷却。 中俄双边贸易在2025年开局不顺,第一季度整体贸易额以美元计下降了约9.6%,其中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减少明显。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是中国的主要采购来源,但随着国际油价波动和地缘因素影响,中国开始多元化供应链。头几个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分别减少了12.6%和22.4%,转而增加从哈萨克斯坦和卡塔尔的采购量。俄罗斯财政部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油气收入同比下滑14.4%,赤字扩大到3.39万亿卢布,这让莫斯科感受到压力。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在推动这些政策时,强调要平衡对外依赖和本土发展。他从地方行政起步,逐步升到联邦层面,主管宏观经济和贸易协调。2025年,他主导的回收费上调,每年还会继续增加,旨在刺激本地组装生产。同时,俄罗斯取消了对友好国家的简化认证流程,让中国新车上市周期延长至少三个月。这一系列措施,让中国SUV等车型在俄罗斯的终端售价上涨15%以上,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 俄罗斯本土汽车市场在2025年持续低迷,上半年新车销量同比下跌27%,库存积压超过50万辆。央行基准利率高达21%,卢布贬值,通胀率达8.7%,民众购买力下降,导致汽车需求萎缩。西方车企撤离后,中国品牌原本填补了空白,但俄罗斯现在希望给韩国现代和起亚等品牌回归留空间,以分散风险。俄罗斯专家叶夫根尼·费多罗夫在媒体上批评中国中立立场,认为这是在消耗俄罗斯实力,他将中国与朝鲜和白俄罗斯对比,暗示缺乏足够支持。 中国车企面对俄罗斯的壁垒,快速调整策略。吉利和长城等品牌从整车出口转向在俄本地建厂,通过组装避开关税壁垒。有些品牌的市场份额甚至逆势上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在第一季度飙升40%。俄罗斯本想保护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果却为中国电动车打开了新机会。中国与乌克兰签署农产品贸易协议,也引发俄罗斯媒体指责,称这是向对手示好,完全忽略了中国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 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在2025年大幅缩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美元左右,乌拉尔原油对中国出售的价格比基准低30%。这让俄罗斯的财政更紧张,一些专家抱怨对华供气几乎是成本价。面对这些,中国迅速扩展全球采购网,通过哈萨克斯坦管道年进口量增至1250万吨,并加速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协议落地。这直接导致俄罗斯原油损失约18亿美元,卢布汇率进一步暴跌,通胀高企,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上升。

0 阅读:88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