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多一些海信式的“坚持”
“在一个混乱而难以驾驭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是要始终坚持的,企业要勇于把所有资源all in在不变的事物上”。10月20日上午,著名财经观察家秦朔先生在海信开放日发表《长期主义与百年企业——可持续发展背后的密码》演讲,秦朔表示,海信在20多年前就提出要做“长寿命”的企业,海信发展的确定性,源自海信的长期主义特质。
正如媒体评价的——“这可能就是海信的特点。都顺风顺水时,好像并不突出,但遇到困难、压力,总能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长久以来在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上厚实的积累,让海信在关键时刻上下同欲,创造‘奇迹’”。
像海信这样身处中国扩张速度最快和市场结构变迁最有特征的行业,走过52年,穿越价格战、金融危机、疫情的风雨,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并且坚定迈向百年的企业,在其间的坚守及摒弃,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与梦想、诱惑与野心的当下,带我们的思考更有价值。
对于技术的坚守,让海信多了一些另类的气质。这是走进它的观察者,共同得出的结论。在海信新研发中心,种种细节能够提醒着我们这家企业对于技术的重视。中央广场的草地上是海信从90年代传承至今的座右铭:“人才是本 技术是根 创新是魂”。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的那句经典名言“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和技术”也被放置在学术报告厅醒目的位置。多年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多次在公司内部引用过这句话,现在,它仍被奉为圭臬。学术报告厅也是海信每年优秀设计成果展的举办地,在这个堪称集团年度创新成果的“大检阅”上,每年都能吸引集团高层高规格参观。2019年,周厚健等集团领导参展4个小时;2020年,他们的参展时间又延长到了9个小时。从下午3点到晚上12点,几乎对观摩到的每一个优秀设计成果都表达意见和建议。
在海信,谈技术永远不过时、永远是主旋律。早在90年代,海信就在研发队伍中破除“大锅饭”,实行奖金与开发成果挂钩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形成了推动海信技术发展的“特区”制度。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决心,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也是从那时起,海信就确立了“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
“近段时间,‘出事’成为悬在不少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对此我们有一个判断,海信与这种风险基本无关,更不会像某些企业突然倒下,这是我们立下‘百年海信’愿景的绝对自信。”贾少谦指出,海信已经成为世界上极少同时拥有黑电、白电和厨电三大业务板块、完整覆盖了广义家用电器领域的企业,是未来最有可能全面满足并解决家庭智慧生活的企业。海信在财务上更是可以用“保守”来形容,海信一直认为,肚子比面子重要;利润比规模重要,没有任何事情比“安全”更重要。
海信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无一不是与技术引领紧密相关。无论是80年代引进世界一流的彩电生产线,还是研发中国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无论是建成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还是牵头LED国际标准的制定,无论是ULED产品的广泛应用还是光接入模块的全球领先;技术的关键一小步往往推动着海信转型的一大步。
技术引领是海信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建百年海信”目标的不二选择。一直以来,掌握关键技术是海信进入新行业的先决条件。无论是智能交通,亦或是智慧医疗、光模块产品还是超声产品,在进入这些新产业新领域时,海信总是遵循人才引进、建立课题组、开始预研,建立研究所、设立新公司的技术孵化产业的路径,坚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稳步实现产业拓展。所以,海信要特别强调重视技术预研,强调产品开发遵循着“预研一代、储备一代、应市一代”的研发路径,主动投入资源对前瞻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进行立项研究。
从1999年至今,海信做过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1999年,为突出主业,集团主动砍掉即使还在盈利的非主营业务,清晰了以电子为主的核心产业。即盯住主业做减法。第二次是在2001年后的几年,集团面对当时主业单薄的问题,大力投资与主业相关的门类,丰富海信的3C产业结构,形成技术结构合理的产业平台,构建3C产业之间相得益彰的效应。即盯住主业做加法。第三次调整始于2004年,传统板块向高端产品靠拢、产业链向高技术构成延伸,产业架构整体向高科技转移。同时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今天,海信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了40%,商用空调、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和光通信等十几年前还在坐“冷板凳”的产业,目前已成为行业隐形冠军。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行的脚步一旦停下就非常危险。
周厚健曾说,要坚决做一个诚实的企业。它是企业最根本的实力。它既左右着企业内部整体的风气,又影响着外部对企业的支持与信任的环境。要认识到社会对我们的信任、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企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一定不要染上中国企业吹牛的毛病。只有扎扎实实、本本分分的经营企业,才是发展企业的真经。
2002年,讲述同仁堂百年诚信经营的电视剧《大清药王》热播,周厚健买了500套分发给各分公司学习。2013年,海信发布了《海信集团诚信守则》,这是海信所有管理办法的上位法。其中明确指出,“诚信”是铭刻在海信品牌标志中永远恪守的基本理念,是所有海信人必须恪守的准则。2016年,因为在一次重要的产品规划会上,一位资深海信技术工程师的徒弟,在回复一个关键部件的成本时未经核实随口报数据,身为师傅的工程师不仅没有主动纠正,反而试圈帮忙掩盖错误。
就是因为这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周厚健给这位工程师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公开怒斥,并感叹“企业往往有吹牛的恶习,难道我不知道吹牛能换来企业的利益吗?但它损伤的是企业风气,代价将是长期的。若让其肆意泛滥,海信将没有未来。”
此事被媒体关注后,引发了对中国企业的反思。有记者写道:“周厚健痛恨的是说谎、吹牛,鼓励和激发的是中国制造企业最缺乏的‘从0到1’的技术原创精神。”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最基本要素。在海信看来,企业的经营逻辑就是赢得客户的心,有了客户就有了立身之本,而如何赢得客户的心,核心就是坚守诚信。企业讲究“诚信”,就会赢得客户信赖,企业的营收自然会水到渠成。同理,只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员工、供应商、分包商,他们就会竭诚为你提供服务。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有一句经典语录: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正因对质量的重视,审慎严谨、精益求精的德国,用令世界信服的品质,打造出了戴姆勒、西门子、大众等世界级企业巨头。以工匠精神闻名于世的日本,则信奉“质量不好是耻辱”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了全球最多的百年企业。
无论技术和产品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企业经营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要成为长青企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坚持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信誉。质量为先,成为海信刻在骨子里传承发扬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