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慌了!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

访云漫说 2025-11-10 09:48:28

开始慌了!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关税政策这几年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针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关税,先是钢铝制品25%和10%,后来扩展到机械电子产品25%,再叠加互惠关税10%,最高累加到145%。 中国也没闲着,反制措施跟上,从34%升到84%,甚至125%,还涉及稀土出口限制。双方拉锯中,前八个月中国对美出口掉15.5%。 今年5月日内瓦谈判后,同意把互惠关税降到10%,为期90天。美国那边觉得这能拉回生意,谁知中国出口没反弹,继续下滑。 政策这么反复,企业哪敢轻易下注?以前订单刚接,货生产好,关税突然涨,生意黄了,机器停摆。现在降了,企业早把产能挪走,生产线调整花钱花时间,谁赔?信任没了,再降也难拉回。 中国出口商没闲着,早开辟新路径。海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对东盟进出口涨9.6%,东盟稳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到5月,对欧盟出口增长13.6%,对非洲35.2%。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实打实转向。比方说纺织品行业,以前对美出口大头,现在转向欧洲市场,德国采购商订单稳定,不用担心突然变卦。 玩具制造商也一样,本来依赖美国节日需求,现在南美巴西市场销量翻倍,配套塑料配件订单跟着来。企业在那边签长单,关税低,账期短,利润比以前稳。 全球每100美元进口,有14美元从美国来,2024年美国进口总值3.36万亿美元,占全球近七分之一。 但中国企业没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对美占比从14.7%降下来,转向这些新兴区域,生意网络建起来,稳定多了。 美国市场吸引力在衰退,这点企业看得很清。国内通胀没压住,8月CPI涨2.9%,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涨0.9%,创三年高。 消费者扛关税成本,从22%可能到67%,工资没跟上,买进口货掂量再三。商家补货时算账,中国货就算降税,加上本土物流仓储费,比从印度进还贵。 相比之下,其他市场友好得多。东南亚关税不到5%,经销商上门谈代理。中东客户定金先付一半,南美响应快,48小时送达。 美国给不了这些,政策还带附加条件,像要求不卖给某些国家,否则取消优惠。企业觉得不值,宁愿选可靠伙伴。 进口商忍高价买货,现在降税赶紧补库存,但这只是填以前亏空,不是新需求爆发。美媒把这当成井喷信号,判断错了,自然纳闷。 中国供应链升级也让企业更有底气。前10个月出口总额涨6.2%,机电产品占超六成,集成电路出口飙24.7%,汽车涨14.3%。 这些高端货不愁卖,欧洲订单排到明年,低附加值东西早不是重点。供应链形成闭环,东莞电子园从芯片到外壳,厂商近在咫尺,一天配齐。 美国本土替代呢,交货晚两个月,价贵三成。无人机企业核心飞控系统自主研发,品牌站稳脚。海外厂虽建了,关键零件还在国内运过去,根基没动。 国内消费也火,本土品牌品质好,价格合适,抓住顾客,以前偏国际的现在试国货,觉得不错。局面变了,美国高关税时,中国企业找新买家,推动升级。现在降税,企业选择多,不急着回。 贸易未来需要清醒认识。不是客户跑了,而是路径更宽,美国政策推走信任。要拉回,得撤限制,拿出诚意。全球共赢有潜力,企业多选,总能找到稳路。

0 阅读:212
访云漫说

访云漫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