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真教育#厌学—休学—复学专题(2)与两位孩子家长聊天儿,很有些启示意义。
甲爸爸是位企业家,孩子三年级开始厌学,坚决不上学了。甲爸爸放弃企业赚钱的更多机会,选择每天陪伴孩子。“那您如何管理企业呀?”,我问,甲爸爸说,他每天下午四点带孩子一起到企业,让孩子在企业玩耍和了解大人们工作,他则处理公司急办事项。“为什么不让妈妈带呀?”,我又问,甲爸爸告诉我说,孩子在妈妈面前既撒娇耍赖又不服,效果特别不好,而甲家长跟孩子一起聊天儿、吃饭、玩耍,听孩子倾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一点没有违和感,孩子什么话都跟爸爸说,甚至喜欢什么模样的女孩儿都敢跟甲爸爸表达。
乙爸爸则是另外情况。他的儿子在国内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优秀,且是国外一所名校研究生。乙爸爸根据自己的育儿经历建议甲爸爸让孩子到国外读书去,换个环境试试。甲爸爸赞叹乙爸爸孩子的优秀,说自己的孩子离不开,他也不敢放手,就这样陪伴他成长。“什么时候让孩子回到学校呢?”我问,乙爸爸说争取明年,希望孩子转变过来去上学。
我特别赞同甲爸爸的做法,并说他很成功,当然从目前看乙爸爸也很成功,但不能,也不必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如果一定要说育儿成功的话,那要等爸妈离开世界前孩子仍健康幸福、仍快乐生活才是成功。我们对成功判断不准且很公式化,以为上北清就是成功,上北清后厌学休学,甚至自杀却不说;以为留学就是成功,留学中厌学休学,甚至自杀或者犯罪却不说,如此判断成功,是对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制约,甚至是亵渎。
我判定甲爸爸成功,是指他在孩子厌学后,没有强迫孩子复学,更没有冷淡、蔑视孩子,而是真诚陪伴并认真倾听、平等对话、善意沟通、反复交流,这正是我给当下厌学孩子家长们的建议。
真诚陪伴并认真倾听、平等对话、善意沟通、反复交流,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十分不容易。因为陪伴好说,真诚不易;对话好说,平等不易;沟通好说,善意不易;交流好说,反复不易。况且,就是陪伴、倾听、对话和沟通、交流,对很多父母而言也不简单;况且,还要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因人施策、一人一策。
再难也要这样做,再难最后也只能指望父母,为什么呢?请看下一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