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藏得有多深?很多人还以为,打了三年仗,俄军,已经被“掏空”了。错了,真相是,它在乌克兰用的,大部分,都是“二流”装备;而它真正用来,对付北约的“王牌”,现在,才刚刚,拉出来!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看起来总是不紧不慢?三年过去了,外界传闻它的军备快耗光了,可万一这只是表象呢?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装备选择挺有讲究的。外界看到的多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比如T-72坦克和S-300防空系统,这些玩意儿数量多,成本低,适合用来打消耗战。俄罗斯军方从一开始就把乌克兰定位成一个前哨战场,而不是全力以赴的决战场。 所以,他们没急着把最先进的武器全扔进去,而是有选择地用中档货色顶着。举个例子,高超音速导弹像“匕首”和“锆石”这种,全球领先的技术,速度快到防不住,可在乌克兰战场上用得很少。 只有在关键时刻,比如打击乌克兰的军工设施时,才偶尔放一发,更多是为了测试实战效果和给西方一个警告信号。俄罗斯的军工体系在战时反而加速运转,产能上去了,石油天然气出口到亚洲市场换回资金,支撑着生产线不停转。 相比之下,乌克兰靠西方援助,武器来得慢,数量有限,这就让俄罗斯能稳稳地耗下去。北约那边呢,一直在边上看热闹,没直接下场,所以俄罗斯就把S-400和S-500这些顶级防空系统留着,部署在本土和边境,防着F-35之类的北约飞机。 俄罗斯的坦克产量在2023到2025年间翻了好几倍,无人机更是增长迅猛,这哪里是被掏空,分明是边打边升级。人口优势也帮了大忙,1.4亿人基数大,能承受一定损失,同时战术从硬拼转向远程打击,减少了伤亡。 欧洲国家一开始喊得欢,现在能源危机和通胀闹得人心浮动,美国也分心选举和亚太事务,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就这样一点点扩大了。 再来说说俄罗斯的军工底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量库存,这些老装备在乌克兰战场上派上用场,正好清仓,同时给新兵练手。西方媒体老爱说俄罗斯弹药靠朝鲜补给,可实际情况是俄罗斯自己的工厂在加班加点。 2025年数据上,他们的炮弹产量比战前高出好几倍,坦克和装甲车生产线全开。为什么不全用新货?因为乌克兰空军早被打得不成样子,没必要把高端防空系统拉到前线暴露位置。 S-400系统能同时锁定多个目标,射程远,精度高,但俄罗斯多把它放在莫斯科周边和克里米亚,盯着北约的动静。类似地,“锆石”导弹在海军演习中测试多,在实战中少见,就是留着对付北约舰队。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没被制裁完全堵死,卖到印度和中国,钱袋子还鼓着,这让军工企业能扩产。乌克兰那边,西方承诺的援助拖拖拉拉,F-16战机来得晚,导弹数量不够用。俄罗斯的打法像在下棋,先用卒子探路,保留车马炮,等对手露破绽。 北约的A2/AD战略被俄罗斯学去用,电子战和导弹组合拳,让欧洲国家头疼。人口和资源让俄罗斯有底气拖延,伤亡数字虽高,但通过无人机和远程炮击,比例在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