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14年,一辆步战车发生故障,厂家维修要20万,忽然,一人检查后:“两块五,不能再多了。” 2014年3月说起,当时第41集团军有辆步战车在野外训练时突然熄火,厂家带着高级设备过来,检查半天,给出的方案特干脆:整个综合模块坏了,换个新的,20万。 这笔钱让大家伙儿都挺头疼,这时,有人想到了宋立玉,有的说法是,他当时正在医院养病,一个电话就被领导叫了回来。 他来了,手里就拿个万用表,没依赖什么报告,他自己钻进车里,像个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 没一会儿,他抬起头,给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惊掉下巴的结论:问题出在一个二极管上,换一个就行,顶多两块五。 从20万到2.5元,差的不是钱,是思维方式,厂家的逻辑是宏观替换,简单粗暴,而宋立玉,他脑子里装着成千上万个零件的运行原理,能精准地把问题揪到最小的那个点上,这不是蒙的,是他修了上千辆坦克装甲车,一点点啃出来的真本事。 如果说修车展现的是他的精细,那另一件事,考验的就是他的胆量,那是2010年7月23日,在山东某部队,一辆96式主战坦克刚打完实弹,一枚带着引信的炮弹却死死卡在了炮膛里,炮膛温度超过50摄氏度,随时都可能炸! 现场一片紧张,可宋立玉来了之后,第一句话是让周围的战士全散开,把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他的本能,然后,他干了一件让所有人费解的事:让人砍来一根长竹子,他亲手在竹子一头刻了个“十”字。 就是靠这根原始到不能再原始的工具,他爬上滚烫的坦克,小心地把竹竿伸进炮膛,现场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大约8分钟后,他硬是靠着这根竹竿,把那枚要命的引信给钩了出来,险情解除时,全场掌声雷动,一根竹子,在那一刻成了智慧和勇气的化身。 宋立玉哪来这么大的能耐?秘密全在他那两大摞、厚得跟砖头一样的维修笔记里,有人说他是坦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主动去了最苦的维修连,也有人说他高中毕业就放弃了大学,直接来参军。 无论起点如何,他爱钻研是出了名的,他有个习惯,每次维修都做详细记录,几十年下来,积累了超过6000次的维修案例,这些笔记,就是他的“独家数据库”。 他还不满足于此,一有空就往军工厂跑,非要把各种武器装备的构造原理给摸透,所以他不是个简单的修理工,更像是个“武器医生”,哪怕是退役后,他家里堆着的也全是技术资料和文献,学习这件事,他从未停下过。 信息来源:“铁甲神医”和他的装备维修登记本——第41集团军某装甲团高级工程师宋立玉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