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

幕沧小澜 2025-11-11 15:49:47

.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普京转身就把能源卖回欧洲,我们怎么办? 俄乌冲突全面爆发的几年后,中俄能源合作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管道里的天然气不停地向中国输送,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满负荷运转。 短短几个月,中国的管道气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原油进口突破了一亿吨,占到总进口的近五分之一,中国也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原油客户。 大到北极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小到萨哈林岛的油气资源,两国的合作不只是交易,更是互相支撑的现实需要。俄罗斯缓冲了制裁带来的冲击,中国多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进口通道。 可这种“热闹”有个前提,那就是西方的门关着。一旦冲突结束,欧洲市场重新开放,高价、及时的结算和成熟的基础设施,对俄罗斯来说依然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别忘了,俄罗斯的天然气网络就是从苏联时期为欧洲建起来的,北溪管道虽然受损,但修复并非难事。即使是在制裁最重的时期,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收入仍有上千亿欧元,这样的市场很难舍弃。 这种现实在新的管道项目上能看得更清楚,连接蒙古到中国北方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已经签了法律备忘录,计划每年输送5亿立方米天然气。但接下来在价格和合同细节上的磋商极为艰难。 中国希望锁定长期、稳定、可控的价格,俄罗斯则想保有灵活性,以防将来欧洲市场复苏时能多卖高价。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两国博弈的缩影,各自都在留后路。 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中国的能源战略没有让俄罗斯成为唯一支柱。沙特的石油供应稳定可控,长期协议确保每年超5亿吨到港。 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也是重要来源,占到总进口量的很大比例,船直接开到国内的大型接收站。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风电和太阳能的总装机容量在短短几年里迅速逼近新的台阶。这些安排,都是在把能源风险分散开,防止任何一条链路断掉就影响整体。 说到底,中俄的能源合作更像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平衡。战争和制裁让两国在能源上走近,但合作的深度并不是由感情决定,而是由利益和外部局势推动。 俄罗斯的能源牌是灵活的,它会在利益更大的方向发力;中国也一直保持着警惕,在互惠的同时保有自己的安全底线。 冲突结束的那一天,如果欧洲的能源市场再次向俄罗斯敞开大门,那条流向东方的能源动脉很可能会转向。 中国能稳住的基础,就是多元化的进口和持续增强的自主供给,这样即便国际环境出现大波动,也不会让国家能源安全陷入被动。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