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爱兵如子,樊城之战又没大败,为何2万将士都狠心离他而去? 说关羽爱兵如子,

康安说历史 2025-11-12 11:41:56

关羽爱兵如子,樊城之战又没大败,为何2万将士都狠心离他而去? 说关羽爱兵如子,这话其实没大错,史书记载他作战时身先士卒,士兵受伤了会亲自上药,缺粮时也会把自己的饭分给手下,可为啥樊城这边刚打了场“威震华夏”的胜仗,回头两万多弟兄就跑得只剩零头? 这事儿压根不是士兵狠心,而是关羽把“爱兵”的好牌,硬生生被自己的傲娇和战场的死局给打烂了。 首先得掰扯清楚一个误会,樊城之战压根不是“没大败”,而是关羽打赢了前面的仗,却把自己的后路和军心全作没了,等他从樊城撤军时,早就成了一支没根没底的孤军。 先看这支军队的底子有多杂,关羽驻守荆州时,手里的核心兵力也就一万出头,建安二十四年水淹七军,一下子俘虏了于禁的三万大军,这可是笔看着风光的“负担”。 你想啊,三万降兵突然塞进队伍,粮食消耗直接翻了三倍,关羽自己的老部下还好说,这些刚投降的魏军士兵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跟关羽没半点情分,纯粹是迫于形势才跟着混饭吃。 关羽当时大概是被胜利冲昏了头,既没整编筛选,也没做思想工作,就这么一股脑带着走,这就为后来的溃散埋下了定时炸弹。要知道,古代军队最讲究“兵识将、将知兵”,这么多“临时工”混在队伍里,一旦有风吹草动,跑起来比谁都快。 真正让军心彻底垮掉的,是吕蒙端了荆州老家,这招可比在战场上打败关羽狠一百倍。吕蒙这老狐狸太懂士兵的命门——不是军功爵禄,而是家里的老婆孩子。 他白衣渡江夺了江陵后,没像一般军阀那样烧杀抢掠,反而把关羽将士的家属全给“保护”起来了,每天好酒好肉招待,老人看病小孩上学都给安排妥当,甚至比关羽在的时候过得还滋润。 更损的是,关羽派使者去江陵谈判,吕蒙直接让使者挨家挨户串门,给每个士兵带家属的口信,有的是老婆织的布条,有的是孩子画的涂鸦。 这些使者回去一报账,军营里当场就炸了锅,士兵们私下一算账:跟着关羽接着打,赢了未必能回家,输了全家都得遭殃;要是投奔东吴,立马就能和家人团聚,待遇还不差,换谁不迷糊? 有史料记载,当时最先跑的就是那些降兵,一夜之间就跑了快一半,老部下看身边人都走了,也开始人心浮动。 关羽的“傲娇”在这时候帮了倒忙,他一辈子吃软不吃硬,对着士兵温和,对着下属官员却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负责守江陵的糜芳和守公安的傅士仁,一个是刘备的小舅子,一个是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老臣,就因为粮草运输慢了点,关羽就放狠话“等我回去再收拾你们”。 这俩人本就怕关羽的暴脾气,吕蒙一劝降,立马就坡下驴献城了。这一下可就断了关羽的后勤生命线,军队撤退路上缺粮少药,士兵饿肚子是常事,之前关羽分饭的恩情早就被饥饿冲淡了。 有个老兵后来被东吴俘虏后说,当时一天只能喝半碗稀粥,走路都打晃,谁还有力气打仗?关羽这时候非但没安抚,反而还拿军法压人,斩了几个逃兵,结果越杀跑的人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更要命的是,关羽把所有求救的路都堵死了。他从樊城撤军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这俩人手里有一万多兵力,要是能及时赶来,好歹能稳住阵脚。 可关羽平时根本没把这俩年轻人放在眼里,刘封是刘备的义子,想请示刘备再出兵,关羽的使者张口就骂“你们这些小子敢抗命”,把刘封骂得火冒三丈,干脆找借口说上庸刚占领,不能轻易出兵。 这下关羽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前有东吴的朱然、潘璋堵路,后有曹魏的追兵,身边的士兵一看求救无望,知道再跟着就是死路一条,逃跑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从十一月撤军到十二月被擒,短短一个月时间,关羽的军队从两万多人锐减到两百多,最后跟着他突围的只剩儿子关平和几个亲卫。 其实士兵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认关羽的“义”,但更要顾自己的“命”。关羽爱兵是真的,但他的爱只停留在生活上的小恩小惠,却没给士兵们一个稳定的后方和明确的希望。 反观吕蒙,没说过一句“爱兵”的话,却抓住了士兵最在乎的家庭,一下就戳中了要害。这就好比老板平时总请员工吃盒饭,却欠了好几个月工资,还天天说要扣奖金,突然有个新老板说不仅给清工资,还让家人住好房子,员工能不跑路吗? 关羽到死可能都没明白,将士们不是背叛他这个人,而是背叛了他一手造成的绝境。那些跑掉的士兵里,有不少后来在东吴照样当兵打仗,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他们不愿陪着关羽为他的刚愎自用买单。 所以说,不是士兵狠心,是现实太残酷,关羽的“爱兵”没能扛过战场的生存法则,这才酿成了两万将士离散的悲剧。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