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不要太离谱!”5月30日这天,辽宁葫芦岛的阳光正好,红旗小区里突然热闹起来

李看明月 2025-11-12 15:03:45

“简直不要太离谱!”5月30日这天,辽宁葫芦岛的阳光正好,红旗小区里突然热闹起来。三楼的王大姐扒着窗户往下瞅,看见楼前空地上围了一群人,指指点点的,嘴里还啧啧称奇。她赶紧套上鞋跑下去,挤进人群一瞅——好家伙,楼墙外侧挂着个铁架子,上面坐着个老爷子,正慢悠悠地往五楼升,跟坐缆车似的! “张大爷,您这是整的啥新鲜玩意儿?”王大姐嗓门亮,人群里的张福贵听见了,在“缆车”上摆摆手,笑得露出俩门牙:“自家瞎琢磨的,爬楼太累,整个这玩意儿省点劲。” 张大爷今年68,退休前在机械厂当钳工,手巧得很。就是这五楼的老楼没电梯,前两年还好,去年冬天摔了一跤后,膝盖就不给力了,每次爬楼都得歇三回,手里还得攥着扶手,腿抖得像筛糠。有回孙子来看他,见爷爷爬楼费劲,心疼得直掉眼泪:“爷爷,咱搬家吧。”张大爷舍不得老邻居,摆摆手说:“没事,爷爷有办法。” 这办法,就是他琢磨了一年的“缆车”。 起初就是个念头。那天他蹲在楼底下抽烟,盯着墙根发呆,突然看见收废品的用滑轮吊东西,心里“咯噔”一下:能不能整个滑轮装置,把人吊上去?说干就干,他翻出家里的工具箱,找了些废铁、钢丝绳,在院里支起个小桌子,天天捣鼓。 第一回试的时候,装置刚升到二楼就晃悠,吓得他赶紧喊停,下来时后背全是汗。老伴在旁边数落:“你这是玩命呢!摔下来咋办?”张大爷嘿嘿笑:“失败是成功他妈,再改改。” 他把钢丝绳换成更粗的,又在架子上加了俩稳定轮,还琢磨着安个刹车——万一失控了能及时停下。零件不够,就去废品站淘,人家问他要这破铜烂铁干啥,他说“搞发明”,被人笑了好几回。有回淘着个旧电机,人家要五十,他跟人磨了半天,三十块钱拿下,回来擦得锃亮,跟新的一样。 整整一年,院里的邻居都看着张大爷折腾。春天他蹲在樱花树下画图纸,夏天顶着大太阳焊铁架,秋天踩着落叶调试零件,冬天呵着白气给轴承上油。光图纸就画了厚厚一沓,有回孙子翻出来,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线条,还有用红笔改的圈儿。 总共花了多少钱?张大爷扒着手指头算:“钢丝绳一百二,电机三百五,铁架子是厂里捡的废料,滑轮、螺丝啥的零零总总,加起来七八千吧。”老伴在旁边撇嘴:“光买工具就花了不少,那套新的电焊机,说是搞发明用,结果现在还在墙角扔着呢。” 最神的是啥?这“缆车”居然没声儿。张大爷特意在滑轮上抹了黄油,电机也加了消音棉,运行起来“滋溜”一下就上去了,比蚊子叫还轻。有回四楼的李奶奶在家看电视,压根没听见动静,等看见张大爷从窗外过去,吓得差点把遥控器扔了:“老张,你这玩意儿咋没声儿?跟飞似的!” 更绝的是不占地方。轨道紧贴着墙,支架收起来能贴在楼面上,楼下走路、停车一点不碍事。张大爷特意在轨道旁边安了个小牌子:“运行时请勿靠近”,还装了个按钮,上下楼自己按,比电梯还方便。 前阵子,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社区帮忙申请了发明专利。没想到还真批下来了,红本本拿到手那天,他揣在怀里跟宝贝似的,见人就掏出来显摆:“你看,国家都认我这玩意儿!” 视频发到网上,网友们炸了锅:“这才是高手在民间!”“大爷太厉害了,我家老楼也需要一个!”还有人担心安全:“这玩意儿结实不?可别出岔子。”张大爷看到了,特意拍了个视频,踩着“缆车”在半空晃了晃:“放心,我这架子能承重三百斤,比电梯还结实!” 现在每天早上,小区里都能看见张大爷的“缆车”在楼外移动。他坐着上去浇花,下来买菜,有时候还帮邻居捎袋米。五楼的赵大爷羡慕得不行:“老张,啥时候也给我整一个?我给你钱!”张大爷摆摆手:“没问题,咱一起琢磨,争取让全楼的老人都不用爬楼!” 阳光照在“缆车”的铁架子上,闪着光。张大爷坐在上面,哼着退休前的厂歌,慢悠悠地往五楼升——你看,生活里的难题,有时候就缺这么点琢磨劲儿。大爷这哪是造了个缆车,分明是把日子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宁波晚报)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李看明月

李看明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