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停车场个人信息被滥用,检察公益诉讼如何精准发力?】张某与前夫李某离婚后,李某多次上门搅扰,张某无奈不得不来到新的城市工作并更换手机号。前夫李某通过网络找到网名为“全国专业找车”的“私家侦探”,在异地定位到张某车辆,并安装GPS定位器锁定张某行踪后,持刀捅刺张某。江苏某地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案件显示,受害人张某与前夫李某离婚后,饱受其纠缠,被迫远走他乡并更换手机号,却仍未能摆脱前夫。李某通过网络找到网名为“全国专业找车”的“私家侦探”王某,支付1.4万元费用,提供张某的车牌号请求定位张某行踪。王某在网络上发布找车“派单”任务,经层层转包至陶某,陶某在张某车辆底盘非法安装GPS定位器。凭借该定位器锁定张某行踪后,李某在张某居住小区车库内持刀对张某行凶,导致其构成重伤二级。江苏某地检察机关审查该案时发现关键疑点:李某与陶某素不相识,是如何协助安装定位器的?顺着这一线索深挖,一条分工明确、层层抽成的犯罪黑灰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经查,李某支付的1.4万元中,陶某获利2000元,其余资金通过多级转账被产业链各环节瓜分。通过资金流追踪和网络账号核查,办案人员锁定收款人王某,确认王某就是“全国专业找车”账号的实际控制人,并查清其名下多名下线成员。进一步侦查显示,该犯罪团伙利用网络接单、线下找车安装定位器的模式,长期非法获取公民车辆信息,涉案规模惊人。团伙共窃取10万条车辆信息,非法获利500余万元。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对24人提起公诉。这一案件暴露出个人信息保护的短板。对公民车辆行踪轨迹信息频遭泄露的问题,检察监督如何介入、进行有效治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4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在江苏徐州召开公共停车场个人信息综合保护专题研讨会暨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座谈会,多地检察机关代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就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还没想好
所以说现在能在12123自行上牌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