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回乡”。 这四个字,你品,你细品。千斤重。 很多人一听“老兵”,就想到战场上炮火连天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很多人得的病,是尘肺,是癌症。戈壁滩上的核试验,地下深处的坑道施工,那个年代几乎没有防护。粉尘吸进肺里,放射性物质看不见摸不着,身体就这么垮了。 这些病有潜伏期。不是当场倒下,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猛地找上门。回乡的时候看着还好,可病根已经种下了。 这才是最残酷的地方。 和现在当兵的保障比,真是天壤之别。现在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清晰的伤残评定和抚恤政策。那会儿呢?很多档案都不全,自己都说不清在哪儿待过,吃了多少苦。想证明自己的病和当年经历有关,太难了。 前阵子不是有新闻吗,一些志愿者团队,常年帮这些老兵寻找战友、整理史料,就是为了帮他们补上那份缺失的“证明”。看着让人心酸。 他们没想过要什么回报。那个年代的人,想法特别纯粹。就是一句话,让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用现在的话说,全是“逆行者”。但他们沉默得太久了。 我们这代人,离那段岁月太远了。只能从零星的报道、偶尔的纪录片里,拼凑出一点影子。前几年有部讲铁道兵的纪录片,里面一位老兵说,隧道塌方是常事,抬出来的战友,用雨衣一裹就埋了。说完,他就那么看着远处,半天不说话。 那种沉默,比任何哭声都更有力量。 国家现在也在努力,优抚政策一直在完善。但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有些老兵的晚年,依然被病痛和清贫困扰。光靠国家不够,需要整个社会都伸出手。 看到有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节假日去探望这些老人,听他们讲那些快被遗忘的故事,记录下来。这就是在抢时间啊。这些活历史,走一个就少一个。 别忘了他们,不是一句空话。是看见路边卖纪念章的老人时,能停下来聊两句。是听到这些故事时,心里能揪一下。是跟孩子讲今天的好日子从哪里来时,能提到这些无名的人。 他们用一生健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底气。这份债,我们得认。 真的,别让“带病回乡”成为他们唯一的注脚。他们值得被记住,值得更有尊严的晚年。每次看到相关消息,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希望他们都能被温柔以待吧。
河南一女子插足他人婚姻被打,打人原配八年内两次被逮捕八年前,出轨丈夫在赔偿对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