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外长突然宣布:如果中国想要与塔林保持正常关系,就必须停止支持俄罗斯。 这个小国外长,刚刚才访问完北京,转头就放出了这番狠话。要知道,就在本月初,他还在中国与王毅外长相谈甚欢,双方同意以明年建交35周年为契机,巩固双边关系向好发展的势头。 爱沙尼亚的底气从哪里来?这个波罗的海岸边的国家,人口不过一百多万,面积不及中国一个地级市。但它有两个重要的靠山——北约和欧盟。历史上曾被苏联吞并的经历,让它对俄罗斯怀有根深蒂固的恐惧,也让它成了如今欧洲最激烈的“反俄先锋”。 他们的外长察赫克纳在北京会谈时,花了八成时间大谈“俄罗斯威胁”,甚至要求中国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二选一”。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显然忽视了中国外交的独立性和复杂性。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始终如一:保持中立,推动劝和促谈。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援助,反而发布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积极倡导和平对话。把中俄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曲解为“支持战争”,完全是一种误导。 爱沙尼亚的这番表态,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作为西方阵营中的小国,它试图通过强硬姿态向美国和欧盟“表忠心”,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但它可能没有算清楚一笔经济账——2023年中国GDP超过18万亿美元,而爱沙尼亚不到40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个零头。真正需要合作的是爱沙尼亚自己。 中国的外政策不会因任何国家的威胁而改变。王毅外长在会谈中说得明白:中国始终本着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原则发展中爱关系。但平等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一边享受着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一边对他国内政指手画脚。 这场外交风波揭示了一个现实:欧洲一些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充满了矛盾。它们既希望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又试图在安全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无助于构建成熟稳定的国际关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