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开唱我便登场,7月至今,视频平台的剧集暑期档鏖战正酣,每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种子选手出场,待播剧的片单一眼看不到头。
2023注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年份。尽管下半年的竞争刚刚开始,但想必没有人愿意于上半年开创出来的美好局面中掉队。
白热化竞争时期,回望上半年的剧集业态就更显必要。从大的趋势来看,有三个结论比较明确:一是长视频的不可替代性进一步展现;二是视频平台的创作审美正在达成共识;三是业界信心进一步稳固。
长视频的翻盘并非偶然,也不算马后炮。事实上,短视频重复性、跟风性和套路化的特点决定了它还将会在未来面对更严峻的挑战,而长视频的沉浸感、情绪价值、思想性和创新性仍具有无穷的潜力。
与其说视频平台的创作审美正在达成共识,不如说创作常识进一步回归了,平台对受众需求和喜好摸得更准了,创作者在内容制作上更“卷”了。
最值得说的是业界的信心。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时,人们对“信心”二字几乎是逢会必提。对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很容易将其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但今年不一样,爆款频出帮平台找回了对市场的自信,对多样化的自信,帮创作者找回了对剧集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帮行业找到了对前景的信心。
平台在过去几年间不停蹚路寻找新生,让人们知道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总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这一点很重要。
档期化运营愈发成熟
从开播到热度破万的战报刷屏,《长风渡》只用了41个小时。作为三大平台暑期档最早上线的古偶剧,这部剧可谓档期化运营的典范。
事实上,从2021年春节档的《赘婿》,到2022年的《人世间》,再到今年势不可挡的《狂飙》,爱奇艺连续用三部春节档爆款证明了用一个时段调动用户的消费期待远比用特定内容更高效。据艺恩数据统计,2023上半年的剧集观看度前两名为《狂飙》《三体》,它们同属春节档,而网络剧观看度第一名则是暑期档上线的《长风渡》。
背后的运作逻辑有迹可循。两年前,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曾分享过一组数据:爱奇艺用户在互联网电视上使用的总时长已超过手机。而在“十一”期间,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手机+平板电脑。
这组数据反映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在特殊的长假期间,全家齐聚的观剧氛围依旧浓厚,电视仍是家庭环境里最可靠的观看终端;二是深耕会员分级大有可为。
档期化运营的日益成熟标志着“小火靠捧,大火靠命”的说法正在被打破。在健康合理的品控和充足的内容储备下,平台量产爆款成为可能。它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给影视行业带来了确定性,不仅有利于巩固赢利点,也给投资者和广告商带去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隐秘的角落》于6月16日上线,可见迷雾剧场从一开始有与暑期档绑定的倾向,后来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迷雾剧场的播出时间后移,但爱奇艺很快便用恋恋剧场填补了档期空白,快速掉头的背后无疑有一支高效的运营团队掌舵。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今年的万字长文中说,今年恋恋剧场的质量一定会超过往年。才过去两个月,《长风渡》的热度值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用户画像来看,2023年上半年,国剧观剧用户中女性数量同比仍呈增长之势,且29岁以下的Z世代人群占比超过八成,用户的讨论关键词有演技、节奏、严谨、逻辑等,说明用户更高知、更关注作品品质。一来,在“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的时代,这无疑是长视频平台撬动流量大门的底气所在,也是赢得广告主青睐的关键;二来,高素质的用户群有助于增强创作者信心,助推创作,进一步促进各个内容品类的迭代升级。
克服焦虑的剧场化运营
与档期化并轨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剧场化。
今年上半年,腾讯视频借着《漫长的季节》的东风,顺势推介了“X剧场”;优酷在宠爱剧场、悬疑剧场外,又开辟了“迷思剧场”的赛道;芒果TV“季风剧场”稳定上新;爱奇艺则是“迷雾剧场”“恋恋剧场”“小逗剧场”齐头并进,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提升了用户忠诚度。
与剧场化持续发生联系的是创新。创新是内容产业前进的动力,对剧集行业来说,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类型的创新,二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品类创新。
在今年上半年多部高热口碑剧的现象下,悬疑剧对行业的启发最大,如《漫长的季节》让人看到了“+悬疑”的未来。
事实上,不只是《漫长的季节》,迷雾剧场的《平原上的摩西》《回响》《尘封十三载》均是“+悬疑”的典范。《平原上的摩西》里凶杀案的背后有来自一个时代的一声叹息;《回响》的悬疑线之外有一条透彻入骨的情感线;《尘封十三载》里描摹了一幅让人慨叹的城市变迁图……
《漫长的季节》的高热势必会让悬疑剧赛道接下来更加拥挤,而在“+悬疑”上抢先发力的迷雾剧场经过一年的积累后能迸发出怎样的能量,值得期待。
喜剧方面,爱奇艺的“小逗剧场”一直被寄予厚望。《今日宜加油》和《破事精英》第二季两部都市职场情景喜剧虽未能达到大爆的地步,但前者8.1后者8.6的豆瓣评分说明适配今人口味的情景喜剧正在成型。
而在古装剧方面,爱奇艺去年出了一部讨论热烈的黑马《唐朝诡事录》,今年上半年又有《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问世,它们形成了新派历史剧的两个流派:悬疑+志怪和轻喜+悬疑,但共同点是剧作都建立在扎实的历史考据上。
《唐朝诡事录》的第二部已在今年3月开机,《显微镜下的大明》还有五个故事储备,这两大IP都是古装剧赛道上的种子选手。
值得一说的还有女性题材。去年下半年,爱奇艺推出了“拾光限定狂花系列”,用《摇滚狂花》《芳心荡漾》《耀眼的你啊》《灿烂的转身》四部剧探索新女性剧集。今年上半年,探索依旧在继续,《外婆的新世界》改变了女性剧的写法,《熟年》虽拿的是家庭剧的身份牌,但对中年女性生态有着透彻的观察,很现实,很生活,也很扎心。
不难发现,当平台能够持续供给优质内容,引发市场反响之后,在题材上探索创新的腰杆儿自然也硬了许多,剧场化运营的爆款焦虑少了很多。用此时此刻的创新,去赢得日后的突破,这也是一种长期主义。
平台求“实”不贪“虚”
当《狂飙》热度值突破11800时,不仅带给了人们强烈的震撼,也给业界留下了一个永久的疑问:如果它不是会员专享剧集,热度值将会突破多少?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那都是一个诱人的数字,而爱奇艺自始至终坚持不放开转免,也说明平台的策略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求实而不贪虚。
从去年年底的《回来的女儿》开始,到今年的《狂飙》《我们的日子》等剧,追剧日历上已不见“非会员”的身影。
这一事实的另一面是,热度值的稳定和高口碑剧的扎堆出现。据艺恩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剧集市场整体及TOP20好评度同比均有上涨,分别提升5.7%和8.3%。
有优质内容保驾护航,平台自然能够放开手脚,深度挖掘会员价值,进一步探寻“会员天花板”。
网台合作紧密互利
和“会员专享”剧集打配合的另一个举措是大剧独播。
爱奇艺CEO龚宇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北美,一个用户同时间拥有视频网站的会员账号最多时超过5个,而国内用户才1.2个,这说明国内视频网站内容的重合度还是太高,直接导致相同用户购买其他网站会员的动力不足。
大剧独播能激发会员增长潜力,但不符合成本控制和开源原则。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年上半年的两大现象,一是独播剧数量占比83%,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二是视频平台主控剧集品质持续受到认可,从网络向电视台发行趋于常态。
网台发行既分摊了成本,也能实现渠道互补,扩大剧集在不同群体中的影响力。芒果TV和湖南卫视深度绑定。爱奇艺和总台央视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成就了彼此。
头部剧精耕细作,腰部剧水位上涨
上海电视节期间,腾讯视频公布了170+的剧集片单,其中《剑来》《黄卡》《三体II:黑暗森林》《英雄联盟》《群星》等重磅剧集真容初现。
今年五月,爱奇艺举办爱奇艺世界·大会,用“凝计划”表达了下重力、出好剧的决心。“凝计划”的第一阶段主打三个关键词:经典、史诗、巨制,由八部剧组成,分别是:
重大革命题材《伟大的长征》,重大历史题材《大汉赋》和《大唐赋》,重大古装传奇题材《两京十五日》,重大现实题材《父父子子》和《大医》,重大科幻题材《间客》和《银河英雄传说》。
开发时间长、投入成本高、操作难度大,视频平台纷纷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头部剧集进行精耕细作,这些项目将是未来几年彰显平台品牌标识的根本力量。
而在腰部剧方面,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播放量水位的上涨。它们类型多元,题材上往往不吝创新,比如《最食人间烟火色》《对我而言危险的他》《我可能遇到了救星》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播放量,也有着良好的口碑。
加码头部内容,是由商业规律所决定的,它是引导会员增加、广告收入增加和总收入增加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提升用户和会员忠诚度的关键。而夯实腰部内容,不仅能持续吸引用户注意力,保持创作者的创作热情,也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健康的竞争生态。
“剧集+文旅”大有可为
剧集在长假消费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接连产出的档期爆款不仅让剧集在和电影等线下文娱活动的较量中不落下风,还间接为人们的出行选择提供了路线参考。
今年上半年《狂飙》的热播带火了江门,使其成为了热门旅游地,而与剧相关的定制旅游路线火爆;《人生之路》实景拍摄陕北风光,让清涧县为更多人知晓。之前的《风起洛阳》,则打响了华夏古城宇宙的当头炮。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案例正在接连上演,可以说一部热播剧就是城市最好的宣传名片,它不仅能为当地带来实打实的GDP,更能强化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品牌。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的文旅局局长成为网红,但一时爆红所带来的流量往往短暂,剧集+文旅的长期效应或许是解决其流量焦虑的有效之法。
内容行业归根结底要靠作品说话。今年之前,我们谈论的是影视行业正面临生死存亡,而今年上半年一系列优质内容的供给盘活了整个棋局。降本增效之后,平台逐渐终结亏损实现盈利,同时新的盈利增长点还在不断显现。无论如何,2023都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年份。
【文/许心强】